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临床药学干预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存在显著的卒中风险,抗凝治疗是重要干预手段,但出血风险增加导致临床决策困难。本研究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旨在为优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62 例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男34 例,女28 例),平均年龄 $6 5 . 4 { \pm } 8 . 7 \ \$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2 例)和对照组(3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指南标准,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及出血禁忌者,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CHADS-VASc 及 HAS-BLED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凝治疗(由心内科医师根据指南选择华法林或NOACs),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师主导的多维度干预:(1)动态风险评估(每周监测 INR 并根据 CHADS-VASc/HAS-BLED 评分调整方案);(2)药物相互作用管理(根据患者使用所有药品,筛查其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用药重整);(3)患者教育(采用"Teach-back"法强化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抗凝药物选择合理性、INR 达标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3.0 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
)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 χ2 检查数据;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凝药物选择比较
观察组 NOACs 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81.3%vs53.3% , P=0.012 ,χ2=6.24⋅ ),而华法林使用率降低 18.8%vs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HAS-BLED 评分与出血事件
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 6.3% )低于对照组( 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风险患者(HAS-BLED≥3 分)中,观察组出血事件减少更显著(表2)。
表 2 两组不同 HAS-BLED 评分患者出血事件比较[n(%)]

2.3INR 达标率分析
观察组华法林患者 INR 达标率( 66.7% )高于对照组( 42.9%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5 ),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表3)。

3 讨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个体化药学干预能够显著优化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使用率的提升反映了临床药师在平衡卒中预防与出血风险方面的专业价值,特别是在肾功能评估和药物相互作用管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合并多重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药师的干预有助于识别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然而,本研究也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凝管理仍面临挑战,提示未来需加强肾功能动态监测和剂量调整的精准性。此外,通过华法林用药展现了循证药学实践的优势,但需考虑成本效益比。
结束语
临床药师通过个体化干预可显著改善抗凝治疗质量,但仍需加强肾功能监测及剂量调整。未来需开展更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聪.健康素养对房颤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24.
[2]马嘉雪.血浆 IL-34 和 IL-38 在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23.
[3]许亚宁.伴有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