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与能效提升

作者

张晓远

公民身份号码 321081198906272417

引言

随着工业 4.0 与智能制造理念的深入推进,以及 “双碳” 目标对能源效率的严格要求,机电一体化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载体,其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传统机电设备依赖人工操作与粗放管理,普遍存在能耗高、故障预警能力弱、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智能化改造,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不仅能显著提升设备能效,降低运营成本,还可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迈进,对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现状

1.1 传统机电设备面临的能效瓶颈与改造需求

传统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能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瓶颈。其一,设备运行缺乏实时监控,能源浪费现象普遍,据统计,工业领域约 30% 的电能消耗在低效运行环节。其二,机械传动系统老化、控制算法落后,导致设备响应速度慢、精度低,如传统机床加工误差可达 ±0.1mm ,难以满足精密制造需求。其三,设备维护依赖定期检修,无法提前预判故障,突发性停机事件频发,造成生产中断与资源浪费。在 “双碳” 目标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亟需通过智能化改造优化设备能效,提升竞争力,实现绿色生产。

1.2 智能化改造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痛点

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机电设备智能化改造,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物联网技术在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中存在兼容性问题,不同厂商设备协议不统一,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阻碍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虽能实现设备优化控制,但算法训练依赖大量高质量数据,部分企业因数据积累不足、标注不规范,难以发挥算法优势。此外,智能化改造成本高,中小企业资金与技术实力有限,对新技术应用持谨慎态度;且复合型技术人才短缺,限制了智能化改造的深度与广度。

1.3 国内外典型改造案例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企业在机电设备智能化改造方面先行一步。德国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部署工业物联网平台,对生产线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将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至 85% ,能耗降低 18‰ 。国内方面,海尔集团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空调生产线,实现设备自适应控制,生产效率提高25% ,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12‰ 。这些案例表明,智能化改造需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构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决策;同时,政府与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搭建技术共享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参与智能化改造。

二、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改造核心技术与方法

2.1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的设备状态监测与数据采集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是实现设备智能化的基础。通过部署温度、振动、电流等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在数控机床中,振动传感器能捕捉刀具磨损导致的异常振动信号,精度达 0.01g 。5G 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低延迟传输与本地处理,确保设备状态信息快速反馈。基于物联网平台,企业可构建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绘制设备运行趋势图,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例如,在风电设备中,该技术使风机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0% ,减少停机时间 30‰

2.2 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智能控制与优化策略

人工智能算法为设备控制带来革新。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设备历史数据训练,可建立精准的能耗预测模型,如在注塑机应用中,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使能耗降低 15‰ 。强化学习算法能根据设备实时工况,动态优化控制参数,在电梯群控系统中,该算法使电梯平均候梯时间缩短 20% ,能耗减少 12‰ 。此外,专家系统结合机器学习,可实现设备故障的智能诊断,通过对比故障案例库,快速定位问题根源,诊断准确率超 85% ,显著提升设备维护效率。

2.3 能源管理系统与节能技术的融合应用

能源管理系统(EMS)与节能技术的融合是提升设备能效的关键。EMS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能耗数据,分析能源流向,生成能效报告,帮助企业识别高耗能环节。结合变频调速、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可实现能源精准调控。在纺织企业中,EMS 联动变频器调节风机转速,根据生产需求动态调整风量,使能耗降低 28% ;余热回收装置将高温废气热量转化为蒸汽,用于生产工艺,能源利用率提高 20‰ 。此外,EMS 还可与电网互动,通过错峰用电策略降低用电成本。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智能化改造的应用场景与成效

3.1 工业制造领域的设备升级与生产效率提升

在工业制造领域,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设备生产效率。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引入机器人视觉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焊接、装配等工序的自动化与精准控制,生产线节拍缩短 15% ,产品不良率降低至 0.3‰ 。数控机床加装智能刀具管理系统,可根据加工材料与工艺自动选择刀具参数,加工效率提高 20% ,刀具寿命延长 30‰ 。此外,通过设备联网与协同控制,实现柔性化生产,企业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交付周期缩短 25‰

3.2 能源电力行业的智能运维与节能降耗实践

能源电力行业借助智能化改造实现运维升级与节能。智能变电站部署在线监测系统,对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进行局放、温度等参数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时间提前 72 小时,减少停电损失 40‰ 。火电厂应用人工智能优化燃烧控制,通过分析炉膛火焰图像与烟气成分,精准调节燃料供给,使发电煤耗降低 15g/kWh ,年节约标煤超 10 万吨。在电网侧,智能电表与负荷预测系统结合,实现用电精准调度,降低线损率 3% ,提升电网运行效率。

3.3 典型案例分析:改造前后的能效对比与经济效益评估

以某钢铁企业为例,对其轧钢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前,设备能耗高、故障频繁,吨钢电耗达 85kWh,年停机时间超 300 小时。改造后,通过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应用 AI 轧制力优化算法,吨钢电耗降至72kWh,降幅 15.3% ;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92% ,年停机时间缩短至 80小时。经测算,改造后年节约电费超 800 万元,设备综合产能提升 18% ,投资回收期仅 1.5 年,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节能成效。

四、结论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与能效提升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设备能效低、智能化不足的问题,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创新与成本降低,智能化改造将向更广泛、更深入方向发展。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设备升级步伐,实现降本增效;政府与行业组织需完善政策支持与技术服务体系,共同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与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卓自明,徐大根,孟宋坤,等.基于技能大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智能化改造赛项为例[J].南方农机,2022,53(23):175-178.

[2]罗倩,汤多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5,(12):33-35.

[3]任健,侯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及趋势思考[J].全面腐蚀控制,2025,39(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