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中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作者

李晨

菏泽众兴水环境有限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引言

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等方面作用关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水利事业发展,大量工程开工,混凝土作为关键材料,质量把控至关重要。但因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混凝土易出现裂缝。裂缝会破坏结构完整性,降低承载与抗渗性能,可能导致水体渗漏、增加成本,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研究裂缝成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寿命意义重大。

一、水利工程中常见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一)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水利工程混凝土常见裂缝,因内部温度变化不均、产生较大温度应力所致。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水化释放大量热量,使内部温度骤升,而表面受外界影响温度较低,形成较大内外温差,当温差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表面就会出现裂缝。此外,水利工程运行中,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及水体温度波动等,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长期作用可能引发温度裂缝。如大坝工程,坝体混凝土体积大,水化热难散发,内部温度可达 50–70C ,冬季表面温度可能降至 0C 以下,巨大温差易致温度裂缝产生。

(二)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快,内部水分迁移补充不及时,导致表面混凝土体积收缩,而内部混凝土相对较为湿润,收缩较小,这种收缩差异会使表面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多呈现为表面不规则的细微裂缝,分布较广,有时会相互连通。影响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骨料性质、养护条件以及环境湿度等。例如,水泥用量过多、砂率过大、水灰比过高的混凝土,干缩性较大,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湿度不足,会加速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增加干缩裂缝的发生概率。

(三)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操作失误而产生的裂缝。常见的施工裂缝包括浇筑分层不当产生的裂缝、振捣不实产生的裂缝、模板变形或拆除过早产生的裂缝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分层厚度过大,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后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会形成冷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振捣不实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发展为裂缝;模板支撑不牢固、变形或拆除过早,会使混凝土结构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进而引发裂缝。此外,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浇筑顺序不合理等也可能导致施工裂缝的产生。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材料选择与配合比优化

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并优化配合比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基础。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以减少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降低温度裂缝的发生风险。对于骨料,应选择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吸水率低的砂石料,避免使用含有害杂质的骨料。同时,骨料的粒径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大粒径骨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但应注意避免骨料粒径过大导致混凝土振捣困难。

在配合比优化方面,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可以通过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硅灰等,来替代部分水泥,不仅可以降低水化热,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此外,合理调整砂率,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聚性,避免因砂率过大导致混凝土干缩性增加。

(二)设计优化

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混凝土裂缝的预防。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地质条件、水文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形式和尺寸,避免结构体型复杂或截面突变,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设置合理的伸缩缝和后浇带,以释放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此外,在设计中还应合理选择钢筋配置,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和直径,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有效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为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预防提供指导。

(三)施工工艺控制

1.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顺序和分层厚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每层浇筑厚度应根据振捣设备的性能和混凝土的坍落度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50cm 。同时,应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避免出现冷缝。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2.振捣控制

混凝土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密实性的关键环节,应选用合适的振捣设备,按照规定的振捣方法和时间进行振捣。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 5-10cm ,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振捣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设备的功率确定,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为宜,避免过振或漏振。

3.模板工程控制

模板的选型、设计、安装和拆除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施工荷载。模板安装应牢固可靠,接缝严密,避免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情况确定拆除时间,严禁过早拆除模板。对于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以上时方可拆除;对于跨度较大的梁、板等结构,拆除时间应适当延长。

4.养护控制

混凝土养护是预防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的重要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减少水分蒸发。养护方式应根据施工环境和混凝土结构特点选择,常用的养护方式包括覆盖洒水养护、薄膜覆盖养护、喷涂养护剂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温被、搭设保温棚等,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一般不少于 14d,对于掺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预防需从材料、配合比、施工、设计多方面综合施策。常见的温度、干缩、施工裂缝成因复杂,危害大。通过合理选材、优化配合比、加强施工质控与设计优化,可有效预防裂缝,提升工程质量与耐久性。实际工程中,要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强监测管理,及时处理问题,总结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以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J].水上安全.2024(14):196-198

[2]陈国林,周宜.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探讨[J].治淮.2024(04):53-54

[3]李菁菁.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技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4(07):0085-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