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多元化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杨子翔
湖南高速广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10000
随着社会消费升级与出行需求多元化,高速公路服务区正从单一功能节点向综合服务载体转变。传统以燃油补给、基础餐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品质化、场景化的市场趋势。本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交通经济协同发展视角,系统梳理服务区功能定位演变规律,结合业态跨界融合、公共服务延伸等维度,构建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框架,旨在深度挖掘路域经济潜力,推动服务区由过境场所向区域生活服务枢纽转型升级。
1 特色服务区考察情况
1.1 餐饮店自营情况
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自营模式通过统一供应链管理与标准化品控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与服务稳定性。多数特色服务区立足地方饮食文化打造主题餐厅,结合预制菜研发与智能化点餐系统,形成“ 中央厨房+终端加热” 的轻量化运营路径。部分服务区引入明厨亮灶、口味定制等体验式服务,强化消费场景记忆点,同时依托动态库存监测优化餐品迭代节奏,逐步构建起兼具效率与特色的餐饮服务生态。
1.2 便利店自营情况
通过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便利店自营模式考察发现,统一采购体系与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商品质量稳定性及供应时效性。多数特色服务区通过整合地方特产与文创商品,形成差异化选品策略,结合仓储智能化改造与物流节点优化,构建灵活的区域供应链网络。部分服务区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智能补货与动态调价策略,同步优化商品陈列布局与动线设计,既满足旅客即时消费需求,又通过场景化营销强化品牌记忆,逐步形成标准化运营与特色化服务兼具的便利店经营生态[1]。
2 高速公路服务区多元化经营的建议
2.1 丰富产品供给,重视品牌建设
高速公路服务区多元化经营建议应围绕产品体系优化与品牌价值提升双向发力。在丰富产品供给方面,需深度挖掘属地文化资源,构建“ 基础刚需+特色体验” 的复合业态组合,将地方特产、非遗手作与文创周边有机融入商品矩阵,同时开发预约制餐饮、短时休憩等场景化服务,满足多层级消费需求;品牌建设层面应着力打造统一视觉识别系统,通过主题化场景设计强化服务区差异化记忆点,借助会员体系沉淀用户粘性,并联动属地文旅资源开展跨界营销,逐步形成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服务品牌。应建立产品动态调整机制,运用数字化工具捕捉用户画像实现智能选品,同步深化员工服务意识培训,确保品牌理念有效传导至终端消费体验[2]。
2.2 改进定价策略,促进用户转化
高速公路服务区多元化经营中改进定价策略需构建差异化价格体系,针对即时消费商品采用动态定价机制,结合出行高峰期与平谷期时段特征实施弹性价格调节,运用会员折扣、组合套餐等促销工具提升客单价。促进用户转化应强化价格锚点效应,通过基础商品平价策略建立消费信任,搭配高附加值服务溢价形成梯度消费牵引,同时借助智能定价系统捕捉车流密度与消费偏好变化,即时优化商品组合推荐与交叉营销方案。需建立价格与服务价值可视化传导机制,在移动支付界面嵌入积分兑换与优惠券二次触达功能,形成定价策略与用户体验的良性互动闭环,通过价格敏感度测试持续迭代优化转化链路。
2.3 进行渠道改革,线上线下融合
高速公路服务区渠道改革应着力构建“ 线下空间重构+线上服务延伸” 的融合生态,线下通过智能设备部署优化空间效能,设置自助服务岛与互动体验区强化触点密度,线上开发集成预约、导航与会员服务的移动平台,实现商品预购、车位查询等功能的即时触达。需打通线上线下消费数据中台,基于用户行为轨迹设计“ 线上下单—服务区提货” 或“ 线下体验—线上复购” 的闭环链路,借助直播带货、云货架等形式拓展服务半径。同时建立跨渠道会员权益体系,通过扫码购积分通兑、电子优惠券跨场景核销增强用户黏性,服务人员需同步转型为“ 场景导购+数字助手” 复合角色,运用移动终端提供个性化推荐,最终形成全渠道联动的服务增值网络[3]。

2.4 优化促销组合,提升促销效果
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化促销组合应构建“ 基础引流+场景激活” 的双层策略,针对高频刚需商品设置常态化满减机制稳定客流,同时开发时段限定套餐、跨业态组合折扣等动态促销工具,结合节假日主题打造沉浸式快闪活动激发消费冲动。需借助数字化系统建立用户标签体系,通过移动端推送个性化优惠券实现精准触达,同步在收银环节设置加价购或第二件半价等即时决策型促销触点。提升促销效果需强化线上线下联动,线下通过电子屏动态公示限时优惠营造紧迫感,线上利用预约服务预埋促销信息前置引导消费决策,同时建立促销效果追踪机制,依据车流峰谷值与用户停留时长动态调整优惠力度与呈现方式,最终形成促销策略与服务体验的价值共振。
3 高速服务区餐饮、便利店自营空间创新路径
3.1 打造具有多重属性的多元化空间功能
高速服务区餐饮与便利店自营空间创新应突破传统零售边界,通过“ 功能叠加+场景转化” 构建复合型消费场域。可将餐饮区延展为“ 美食社交空间” ,嵌入共享办公插座、短时休息舱及地方文创展售模块,便利店转型为“ 即时补给站+地域特产橱窗” ,增设冷链鲜食现制区与智能货架形成互补。建议开发“ 时段变形” 模式,日间结合车流高峰主打高效服务,夜间切换灯光氛围打造休闲打卡点。需植入智能服务终端实现扫码点餐、无人结算与个性化推荐,同步在移动端开通“ 云仓储” 功能,支持特产预售与到站自提。空间布局宜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可移动隔断快速切换亲子互动区、主题快闪展等场景化内容,结合地方文化元素打造差异化记忆点,同时预留充电桩车位绑定、旅游信息查询等衍生服务接口,最终形成集补给、休闲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弹性服务生态[4]。
3.2 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主题化空间环境
高速服务区餐饮与便利店自营空间创新可围绕“ 在地文化叙事+功能场景共生” 展开,通过提炼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空间视觉语言,利用本土建筑肌理、民俗艺术装置与方言标语构建沉浸式主题场域。餐饮区可设计“ 风物剧场” 概念,以开放式厨房为核心营造烹饪仪式感,结合节气食俗推出主题餐桌布景,便利店转型为“ 微型文化驿站” ,设置非遗手作体验角与特产盲盒陈列墙。建议采用“ 光影叙事” 技术,通过墙面投影动态展现地方历史故事,搭配智能气味系统释放地域特色香氛增强记忆锚点。空间布局需兼顾功能复合性,例如餐桌区域嵌入充电接口与旅游路线查询屏,休憩区增设方言语音导览互动装置,同时开发“ 文化寻宝” 小程序串联空间打卡点,引导用户探索地域文化线索。可通过定期更新主题内容模块(如非遗市集、艺术快闪展)保持空间活力,最终形成兼具功能性、文化性与情感共鸣的复合精神场所。

3.3 塑造具有服务情怀的人性化空间品质
高速服务区餐饮与便利店自营空间创新应以“ 细节关怀+情感交互” 为核心,通过空间微设计传递服务温度。可在餐饮区设置家庭共享餐桌及单人静享卡座满足差异化需求,便利店增设应急物资免费借用站与便携食品加热区。建议开发“ 服务触点显性化” 设计,如雨天自动烘干伞架、智能恒温取餐柜、盲文导视系统等设施。需植入趣味互动装置,设置季节性主题留言墙或心愿树增强情感连接。空间照明宜采用多模式智能切换系统,不同时段匹配柔光阅读区或活力氛围灯带。重点优化服务动线盲区,增设无障碍通道延展服务、母婴室安心照护站等细节模块,同步建立员工服务观察日记制度捕捉隐性需求[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服务区多元化经营模式创新研究揭示了传统服务场景向现代生活空间转型的可能路径,通过系统整合功能复合、文化体验与情感服务三重维度,构建了突破单一业态的创新框架。这种创新实践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构服务价值链,既保留了交通补给的基础功能,又延伸出文化传播、社交互动等衍生价值,实现了物理空间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吴思凡,李叶,吴文凯.新时代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商业升级建设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22,48(04):108-110+173.
[2]陆山风,周北,王少飞.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2,24(12):205-208.
[3]王小广,产健.改革和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县域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J].区域经济评论,2022,11(06):5-14.
[4]谭国娟.细论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与功能体系重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4):199-201.
[5]李文成.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及品质塑造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6(10):52-54.
作者简介:杨子翔(1993.02-),男,汉族,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 U 驿事业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