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测试报告自动化生成的方法探究
张睿
新疆新检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语言模型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软件测试领域,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实现测试报告的自动化生成,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成本。本文将介绍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测试报告自动化生成方法。
一、大语言模型概述
(一)大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
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海量语料库的训练,使模型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大语言模型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生成流畅、准确的文本,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
(二)发展历程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 年代,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数据资源有限,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状态。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和海量语料库的积累,大语言模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大语言模型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机器翻译、智能问答、文本生成等。
(三)技术原理
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结构。通过构建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海量语料库进行训练,使模型能够学习到语言的规律和特征。在训练过程中,模型会不断调整参数,以优化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 Transformer 等。
二、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测试报告自动化生成方法
(一)数据准备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构建一个大语言模型的前提是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由于不同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测试用例选择合适的训练集。
本方法主要使用Python 语言和PyTorch 框架来训练大语言模型。PyTorch 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开源框架,其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问题,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NLP 领域。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用例需要从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档中提取数据,因此 PyTorch框架提供了一系列模块来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下面以一个基本的测试用例为例来说明数据处理流程。
假设要进行一个基本的测试用例设计,首先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根据测试用例设计规则,进行测试用例的初步筛选;
2)对于筛选后的测试用例,进行数据预处理;
3)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训练。
在本案例中,主要使用 PyTorch 框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选择。首先,要将测试用例所需提取到的数据从文档中提取出来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考虑到测试用例本身就是文档中大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PyTorch 来对其进行训练。首先,将文档导入到 PyTorch 中;然后,在 PyTorch 中通过 Python脚本导入原始测试用例;最后,将导入后的测试用例转换成对应类型(如文本、数字)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文档类型设置为对应类型。
通过上述步骤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包含基本信息、测试用例、执行结果等内容在内的测试报告数据。这也为后续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进行自动化报告生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模型训练
模型训练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涉及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选择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数据预处理是指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筛选、处理和处理等操作。通过这些操作,能够帮助过滤掉一些无用的数据,保留对模型训练有价值的数据。例如:对于图片来说,通常会选择保留色彩丰富的图片;对于文字来说,通常会选择保留字体、字号、行距等信息。将训练所需的数据分成几部分:
在训练过程中,为了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通常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例如:可以使用均值、方差、偏度等指标来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可以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来进行特征提取;还可以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来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等。
在模型选择方面,由于训练模型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一些特征提取和处理操作,因此我们通常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容易理解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描述语句、操作、变量等来进行特征提取和处理;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直观的例子来进行特征提取和处理。
在训练完成后,通过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参数调优、交叉验证等操作,以进一步提高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和调优过程,最终就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率较高且效果较好的模型。
(三)模型应用
将大语言模型技术用于测试报告自动化生成,能提高生成效率与质量,减少编写工作量,减轻测试人员压力。
本文以一款基于Python 开发的软件产品为例,阐述该方法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该产品需识别用户输入并转换输出格式,再分发给内部不同部门测试人员。以往测试报告生成流程繁琐,而运用大语言模型技术后,只需编写一次Python 程序,就能完成自动化报告生成,涵盖输入转换、程序发布、报告分发等环节。
案例中用到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内部语言分两类,一类是含参数和数据内容的语言模型,如 LR、TensorFlow 等;另一类是不含的,如 NLP。本文采用基于 LR 语言模型的案例,此模型属于含参数和数据内容的大语言模型。而且在构建 LR 模型时,用到了正则表达式等工具,这为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构建自动化报告生成系统打下了基础。
(四)报告优化
基于以上大语言模型驱动的自动化报告生成方法,可将测试报告的生成从一开始的完全依赖人工手动编写,转变为自动化编写,并通过对测试报告进行优化,提升测试报告的质量。下面以一个典型的测试报告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该方法进行报告优化。首先,测试人员根据自身的需求,从测试报告中提取出相关的代码片段,然后将这些代码片段以大语言模型的形式进行训练,生成测试报告。当生成一份测试报告时,首先将其导入到自动化生成工具中进行自动化生成;然后再将自动生成的测试报告导出成Excel 格式,最后将Excel 格式的测试报告发送给评审人员。
结论: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测试报告自动化生成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测试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实现测试报告的自动化生成,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成本。然而,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数据质量、模型性能等技术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大语言模型在软件测试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邵温欣,杨志斌,李维,周勇.基于自然语言需求的 SCADE 模型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J].计算机科学,2024,51(7):29-39.
[2]翟洁,李艳豪,李彬彬,郭卫斌.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个性化实验报告评语 自动生成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2024,50(7):42-52.
[3]钱乾,孙丽萍,刘佳霖,杜慧江,凌晨.基于判别增强大语言模型微调的医学影像报告生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25,42(3):76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