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影响
陈世森
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 海南省东方市 572600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这一过程中,储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储能技术的概述
(一)储能技术的基本概念
储能技术是一种将能量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存储和释放的技术。它能够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可储存的形式,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使用。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工业、家庭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能技术的类型
1.电化学储能
电化学储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储能具有充放电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
2.机械储能
机械储能是一种通过转换动能和势能来实现能量储存的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抽水蓄能在水电站中应用较多,通过在电网低谷时段将多余电能用于抽水,将水势能储存起来,在高峰时段释放水能发电。压缩空气储能则是将空气压缩并储存在地下洞穴或密封容器中,需要时释放并驱动发电机发电。
3.热储能
热储能是指通过储存和利用热能来实现能量转换和储存的技术。包括显热储能、潜热储能和热化学储能等。这种技术在太阳能利用、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4.电磁储能
电磁储能主要利用电感或电容等元件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超级电容器和超导磁能储存是电磁储能的两种主要形式。超级电容器具有充电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短时峰值功率调节。超导磁能储存则利用超导线圈储存磁场能,具有高效率和高响应速度的特点。
(三)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1.电力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可用于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力质量、减少电网损耗等。例如,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由于天气变化导致能源产出不稳定,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平衡电力供需,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交通运输
在交通运输领域,储能技术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电化学储能技术为电动汽车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能源解决方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工业领域
在工业领域,储能技术可用于削峰填谷、节能降耗等方面。例如,在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中,通过使用储能技术,可以在电网低谷时段储存电能,高峰时段释放电能,从而降低企业电费支出。此外,利用热储能技术回收工业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储能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影响
(一)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电力系统中各种非线性、时变性负荷的增加,电网的运行特性也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电力系统以功率平衡为目标的调度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通过增加电网的储能环节,提高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支撑能力,将会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以抽水蓄能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已初步形成,其建设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以抽水蓄能为例,在未来新能源发电规模较大时,若大规模接入电网,将会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当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时,其具有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快速提升故障点附近区域的电力电量。此外,抽水蓄能还可通过自身调节能力降低风电、光伏发电等出力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二)优化电力调度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负荷峰谷差逐渐增大,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电力供需矛盾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出力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以火电为主力电源的电力系统需要不断提高其调节能力,即从优化电力调度方面入手。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比例也已接近 50‰ 。虽然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世界第一,但是其出力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较大,并不是想调就调。以风电为例,我国风速较大的地区多位于北部及东南部地区,如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这些地区冬季多以西北风为主,风力较强,而且风速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电网调峰调频能力。储能作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风电、光伏发电出力波动造成的影响。具体而言:① 储能可作为火电机组参与电力调峰; ② 储能可作为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 ③ 储能可作为智能电网中的一部分; ④ 储能可参与调频辅助服务。
另外,储能还可以参与电网备用、调频和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等多种任务。总之,随着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不断扩大和比例持续提高,储能技术将会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其在电力系统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另一方面是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在并网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对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
储能系统能够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提供有效支撑。对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来说,其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储能系统则能够为风电、光伏发电提供有效支撑,同时还能有效平抑风电、光伏发电出力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冲击。
对于储能系统来说,其灵活性是其核心特征之一。在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较大时,储能系统可以为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有效支撑;而在风电、光伏发电出力较小时,储能系统则可以通过其快速响应和快速调节能力来弥补风电、光伏发电出力不足的问题。
(四)提高电力质量
电力质量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
一般来讲,电压质量的提高对改善电能质量意义重大。如果电网电压波动较大,会造成电网频率波动,从而影响到其他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造成设备损坏,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高电力系统电压质量非常重要。
目前,电网中常见的储能方式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等。这些储能方式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电网电压波动,提高了电网稳定性,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基础。
结论: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优化电力调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提高电力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技术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曹辰,王增平.极端天气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思考[J].南方能源建设,2025,12(1):43-57.
[2]徐政,黄莹.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交直流输电与源网荷储数智化转型[J].全球能源互联网,2025,8(1):1-2.
[3]杨超.储能系统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对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1):155-158.
[4]徐豪.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容量规划体系构建[J].通讯世界,2025,32(2):73-75.
[5]鲁刚,张富强,龚一莼,张晋芳.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型调节资源体系建设[J].水电与抽水蓄能,2025,1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