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控制技术研究
沈超英
德清县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313200
一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现状
(一)温度场分布特征
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分布特征显著。太阳辐射强烈,路面温度极易快速攀升,部分区域最高温度超 60∘C. 。如某地区在夏季高温时段,路面局部温度高达 65∘C ,严重影响沥青施工质量。降雨频繁促使热量快速散失,降温速度较快。雨后初晴时,路面表层温度变化更为明显,短时间内可波动约 20∘Cc 。某路段雨后初晴,1 小时内路面表层温度从 35∘C 骤升至 50∘C ,随后又降至 30∘C 。此外,温度在路面不同深度处存在差异,通常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实际施工中,路面5 厘米深处温度比表层低 10∘C 左右,10 厘米深处温度又比 5 厘米深处低 5∘C 左右。这种温度场分布特征给沥青路面施工带来诸多挑战,施工时需充分考虑,以确保路面质量。
(二)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受多因素左右。气象条件方面,高温会加快热量传递速度,降雨则会导致材料温度降低。太阳辐射对路面表层升温作用显著,有研究显示,于强辐射时段,表层温度能在短时间内攀升 10∘C 至 15∘Cc 。施工材料特性亦有影响,不同集料比热容存在差异,像石灰岩集料相较于玄武岩集料,前者比热容相对较小,在相同环境里温度变化更为迅速。施工工艺同样关键,若摊铺速度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会致使温度场分布不均。在某高温多雨地区的道路施工中,因当天气温较高且太阳辐射强烈,未充分考虑集料特性,摊铺速度又较快,导致路面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材料性能下降等问题,影响了整体路面质量。
二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存在的问题
(一)温度控制难点剖析
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控制面临诸多难点。气候条件复杂,气温高且湿度大,加速热量散发与水分蒸发,影响温度场稳定。施工时材料温度变化快,集料在雨中易降温,致使混合料温度难以精准把控。如某地区施工时,集料受降雨影响,半小时内温度下降了 10∘C ,混合料温度相应波动,难以维持最佳施工温度。降雨还会中断施工,雨后重新施工,温度衔接难度大。据统计,该地区因降雨中断施工后重新施工,约有 40% 的工程出现温度衔接问题,导致路面压实度不足、早期病害增多。这些问题给温度控制带来极大挑战,影响路面最终性能。如一些道路在通车后不久就出现车辙、裂缝等病害,经分析,部分原因是施工温度控制不当,未能充分考虑高温多雨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为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需针对这些难点,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控制施工温度,保障路面性能。
(二)对路面性能的不利影响
高温多雨地区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时温度场存在显著问题,对路面性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高温环境下,沥青容易软化,这使得路面车辙病害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一些此类地区的道路上,车辙病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平整度和通行能力。而多雨环境同样危害极大,它会加速沥青的老化进程,进而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相关研究表明,此类地区因路面抗滑性能不足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较其他地区高出约 20‰
三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控制策略
(一)施工工艺优化
施工工艺优化在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需依据当地气候状况合理调整摊铺速度,在高温时段适当加快,以确保摊铺温度符合要求。要精准控制碾压温度与遍数,某工程通过试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确定了最佳碾压参数,最终压实度达到 98% 以上,有力保障了路面压实效果。混合料运输环节也不容忽视,可采用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从而有效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施工过程中温度场的稳定。比如在多个类似项目中,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路面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这些优化措施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多雨地区的特殊气候,保证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路面的整体质量,为道路的长期使用性能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对各项施工工艺的精细把控,能够确保沥青路面在高温多雨环境下依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满足交通运行的需求。
(二)温度监测与反馈机制
温度监测与反馈机制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构建全面的温度监测网络,需在沥青路面施工的各关键部位合理布置传感器,从而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具体而言,在不同深度和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以便能够准确把握温度场分布情况。一些大型沥青路面施工项目中通过在基层、面层不同深度以及边缘、中心等不同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获取了详细的温度数据,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要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依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当温度过高时,可增加冷却措施,如喷洒冷水降温等;若温度过低,则采取预热手段,像对原材料进行预热处理等,以此确保施工温度始终处于适宜范围,进而保障路面施工质量。通过这样全面的温度监测网络与高效的反馈机制相结合,能更好地应对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为高质量的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坚实保障,减少因温度问题导致的路面质量缺陷,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结论: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场的精准控制意义非凡。相关研究对其概念理论加以明确,深入剖析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温度场分布呈现出特定特征,受到诸多因素的作用。既有监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在温度控制方面存在难点,对路面性能也产生不利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某些地区因温度场控制不佳,路面出现早期病害,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分析原因,一方面施工工艺有待优化,如摊铺速度、碾压遍数等与温度场匹配度不够精准。另一方面,监测反馈机制不完善,不能及时根据温度变化调整施工。材料设备适应性不足,在高温多雨环境下,材料性能波动,设备效率降低。为此,提出一系列策略。改进施工工艺,结合温度场特点优化各环节操作参数。建立高效监测反馈机制,实时掌握温度变化并及时调整施工。提升材料设备的适应性,研发更适合该环境的材料,改良设备性能。通过这些努力,提升温度场控制水平,为保障道路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小权.AC 沥青路面改性在高温多雨环境下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5,(11):71-73.
[2]郭锐.高温多雨地区 FRP 加筋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应用性能评价[J].交通世界,2025,(14):38-40.
[3]付瀛,魏超.高温多雨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施工要点探析[J].交通世界,2025,(0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