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文化筑基,以文润心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探讨

作者

刘双凤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青麓学校 421800

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内涵。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

将传统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是强化学生民族根基的关键。此举不仅助力学生深度挖掘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当学生沉浸于古诗词的韵律美与文言文的深邃意境时,古人的睿智思考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触动心灵,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自豪认同,从而更加珍视并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文化的瑰宝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生命力,极大地拓宽了教学内容的边界。古代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激发阅读兴趣。这些经典之作不仅丰富了课堂,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了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语文知识,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宝库,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得以汲取先贤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起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古典文学作品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深邃的思想内涵,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及文学创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文化传承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解析和知识点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降低了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讲解 - 分析 - 背诵”模式,使得教学陷入僵化、机械的困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个体差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三、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古诗文、传统故事等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如诗词里的家国情怀、古人的道德准则等,丰富教学素材。以《黄河颂》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地理、历史层面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展示黄河的摄影、影像作品,让学生感受其磅礴气势,产生感性认识。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其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此,借助具体文本,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传统教学方法易使课堂枯燥,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有朋自远方来》教学为例,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古代文人雅集场景,让学生身着古装,模仿古人礼仪交友、交流诗词。学生仿若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古人交友的文化氛围,理解古人重视友情、以文会友的传统。还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古人交友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交友之道。如让学生分享“伯牙绝弦”等故事,在交流中体会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追求。多媒体教学法也不可或缺,通过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动画,展示古人交友的画面,增强教学直观性。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并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三)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传统单一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衡量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收获与成长。因此,要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习成绩,更注重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堂讨论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发表见解、引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其思维活跃度与知识运用能力。对于实践活动,考量学生的参与度、贡献度,像在诗词朗诵比赛中,从朗诵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综合打分。此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自评能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与不足;互评可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以《论语》学习单元为例,通过多元化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与实践,使评价更客观、公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良好品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融合策略,为学生的成长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俊娟.文化指引,丰富心灵——初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J].新校园,2025,(02):56-57.

[2]钱苏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作家天地,2025,(06):169-171.

[3]江吉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探索[J].读写算,2025,(0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