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视角下花样跳绳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实证研究
徐娅妮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花样跳绳作为一项兼具趣味性、观赏性和健身价值的运动,已逐渐成为中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模式往往偏重动作规范和速度训练,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在身体运动、音乐、空间、人际等方面存在不同优势,这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将多元智能理念引入花样跳绳,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能在合作创编和展示中提升课堂活力。本文旨在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的花样跳绳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其对学生技能、兴趣和合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为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路径。
1 多元智能视角下花样跳绳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模式设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出发点,强调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差异。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跳绳动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协调性与耐力;在音乐智能方面,可以结合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来提升学生动作的流畅度;在空间智能方面,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队形的花样跳绳组合动作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在人际智能方面,团队合作型的花样跳绳形式,如多人交互跳,能够培养学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因此,该模式不单纯是技术训练,更是将不同维度的智能培养结合在一起。
1.2 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该模式的构建分为四个核心环节:
第一,兴趣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跳绳比赛视频或邀请学生展示自创动作来激发兴趣。
第二,分层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安排不同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
第三,合作创编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设计跳绳动作组合,结合音乐、队形和节奏完成创新。
第四,展示与反馈环节。学生小组进行展示,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从技术完成度、创新性、团队合作三个维度进行反馈。
1.3 教学设计的实施要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方面。首先,教学资源的准备,如音乐选择、跳绳数量、场地布置等要提前落实;其次,评价标准要多元化,既要有对技巧动作的要求,也要重视创造力与合作表现;最后,教师角色应由传统的“技能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激发学生主动性。
2 花样跳绳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本研究以某市一所初中的两个七年级班级为实验对象,每班约 45 人,其中实验班采用多元智能视角下的花样跳绳教学模式,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共 16 周,每周两次课。研究主要从学生的技能水平、兴趣态度和合作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2.2 教学实践的实施过程
在实验班中,教师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技能学习,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单人、双人、多人等花样跳绳技巧,教师在旁指导并记录学生表现。第二阶段为创编实践,学生结合小组兴趣设计动作,要求包含至
少 3 种不同形式的花样技巧,并与音乐相结合。第三阶段为成果展示,各组在全班面前表演,并接受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评价。
在对照班中,教师则采用传统方式,主要是讲解和示范动作,学生依次模仿并进行重复练习,课堂重视技术规范和速度提升,缺少创编和合作环节。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过程中采用量化与质性结合的方法。量化部分,分别在实验前后进行花样跳绳技能测试和兴趣态度问卷调查。测试指标包括学生完成的动作种类、连续完成的次数以及整体协调性,问卷则涉及对跳绳兴趣、课堂满意度、合作积极性等方面。质性部分,则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收集补充数据。
结果显示,在技能水平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完成动作种类为 6.8种,对照班为 4.3 种;在兴趣态度方面,实验班有 87% 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课堂”,而对照班仅有 52% ;在合作意识方面,实验班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比例达到 79% ,明显高于对照班的 46% 。访谈中不少学生提到,通过合作创编,他们更愿意表达想法,也在动作设计中感受到乐趣。
2.4 实证研究的发现
第一,多元智能视角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花样跳绳课堂的兴趣,尤其是音乐、空间和合作环节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第二,分层教学和小组创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提升了课堂参与度。第三,团队合作与展示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这些软性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
3 结论
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一个花样跳绳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更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综合发展需求。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实验周期较短、研究对象单一,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在数据收集上主要依赖问卷和技能测试,缺少长期追踪的数据支持。未来研究可在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内进行验证,同时结合智能化体育教学平台,探索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字化手段融合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庄丽娜,于佳音.数字化技术下花样跳绳运动开展的分析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5,(09):94-96.
[2]甄成.花样跳绳体能课课练的设计与实施[J].体育教学,2025,45(04): 22-24.
[3]刘瑞娟.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探究——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花样跳绳作业设计[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 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博文小学;,2025:1058-1064.DOI:10.26914/c.cnkihy.2025.00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