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微短剧的内容创新与受众研究

作者

王雨琴 施悦 张英杰 汪雪莹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312030

一、引言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短剧凭借其独特的内容和传播方式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受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 202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1.0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 78.6% ,其中微短剧用户规模达 6.62 亿人,网民使用率为 59.7% 。其独立运用人均单日使用时常从 90分钟涨到 101 分钟,追平即时通信类应用。凸显其互联网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地位。

红果短剧作为微短剧领域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内容创新和受众吸引上成效显著。研究红果短剧,对于理解行业发展规律,把握内容创新方向及精准对接受众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环境下微短剧发展概述

(一)新媒体环境对微短剧的影响

新媒体为微短剧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和多样的传播渠道。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平台助力其快速触达受众,实现裂变式传播。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让受众能够实时反馈,推动创作者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受众互动。

(二)微短剧发展现状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市场规模突破 505 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但 2024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备案的重点网络微短剧共有 2653 部,同比减少 25.8% 。“一升一降”,反映出微短剧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生态逐步优化。

内容上,微短剧类型日益丰富。《2025 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指出,其正经历从“表达情绪”到“表达情感”再到“表达情怀”的创作升级。且在“微短剧 + ”理念下,题材涉及非遗、法治、历史、科幻、文旅融合等领域。

受众上,微短剧覆盖各年龄层,15-34 岁群体占比超 37% ,50 岁以上用户超 32% ,“银发剧场”逐步形成。不同年龄层受众题材偏好差异明显,对内容创新提出多样化要求。

三、红果短剧内容创新分析

(一)题材创新

红果短剧题材选择多元化,涵盖爱情、喜剧、悬疑、古风、职场等常见类型。同时积极挖掘小众题材,例如聚焦文物修复师、训犬师、法医等特殊职业,展现其工作内容和背后故事;深入挖掘小众音乐流派、民间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领域,将小众文化元素融入剧情,既传承弘扬了小众文化,为内容增添独特性和文化底蕴,又吸引小众受众,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丰富微短剧题材生态。

(二)叙事创新

受时长限制,传统影视的线性叙事结构难以适用与微短剧。红果短剧探索出“碎片化叙事”与“高密度情节”结合的新型叙事模式,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人物塑造、情节推进和情感渲染。

在叙事节奏上,把控精准,剧情紧凑明快,快速切入主题,展开冲突,每集设置明确情节目标和情节点,通过密集情节推进和冲突解决吸引观众;同时注重张弛有度,在紧张情节后安排轻松或细腻片段调节观众情绪。此外,频繁运用悬念与反转技巧,打破观众常规思维,使剧情峰回路转,带来惊喜。

四、红果短剧受众研究

(一)受众画像

红果短剧受众呈现出女性主导、年龄下沉、全民渗透特征。女性用户占比高,与微短剧多含爱情、家庭等女性感兴趣内容相关。年龄下沉体现在 00 后、10 后等年轻群体喜爱度较高,其快节奏和新奇题材契合年轻受众对新鲜刺激观剧体验的追求;同时,微短剧逐步渗透至各年龄段,银发

群体偏爱家庭伦理、怀旧类内容。

(二)受众需求与偏好

受众对微短剧的需求集中在娱乐消遣、情感共鸣和获取信息。题材偏好上,女性倾向甜宠、爱情、家庭伦理题材,以获取情感满足;男性更关注武侠、悬疑推理、逆袭等题材,追求剧情刺激与冒险感。年龄层差异同样明显,年轻观众注重创新和潮流元素,中老年受众更看重内容真实性和情感表达。

(三)受众行为分析

受众接触微短剧的主要渠道为平台推送与社交媒体广告。高达 63.3% 受访者通过视频平台推送接触,可见推荐算法对传播至关重要。在观看行为上,多数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付费行为方面, 56% 受访者未为微短剧付费,付费用户也都集中在 100 元以下的“微氪”范畴。核心原因是内容质量的不满及付费机制存在的问题,如默认自动续费、货不对板、付费不透明、诱导付费等。

五、红果短剧内容创新与受众的关联

(一)内容创新对受众吸引的作用

题材创新为红果短剧吸引不同兴趣的受众。武侠、悬疑推理等新兴题材吸引了追求新鲜刺激的年轻群体,而现实题材、家庭伦理题材则满足了中老年受众对生活情感的关注和共鸣需求。叙事创新和视听语言创新,让微短剧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从而留住观众。快节奏的叙事和精彩的视听呈现,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在剧情中,提高了观众的观看黏性。

(二)受众需求对内容创新的反作用

受众需求和反馈是红果短剧内容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受众对内容质量和多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红果短剧不断调整题材和创作方向。例如针对银发群体对家庭伦理、怀旧类内容的需求,红果短剧加大了这方面题材的创作和投入。同时,受众对付费的谨慎态度,也推动其注重提升内容质量,以吸引观众付费观看。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红果短剧为例,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微短剧的内容创新与受众研究。在内容创新方面,红果短剧通过题材创新、叙事创新和视听语言创新,丰富了微短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受众研究方面,明确了红果短剧受众的画像、需求偏好和行为特点,以及内容创新与受众之间的相互关联。内容创新是吸引受众的关键,而受众需求则是内容创新的重要导向。

(二)微短剧发展展望

未来,微短剧行业应继续坚持内容创新,不断挖掘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题材上,进一步拓展与各行业的融合,如“微短剧+教育”“微短剧+科普”等,提升微短剧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叙事和视听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打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同时,要关注受众需求的变化,优化付费机制,提高内容质量,增强观众的付费意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短剧可以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创作效率和作品质量,推动微短剧行业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编号:202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创新训练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微短剧的内容创新与受众研究——以红果短剧为例S202512792079

作者简介(姓名:王雨琴出生年:2004 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衢州学位: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