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旗领航·青创赋能”共青团组织引领大学生科技创新育人体系的机制构建与实践
宫克菲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青岛 266000
1.新时代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内在动力
1.1 党和时代对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依托党的领导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国际环境变化使高校党建带团建面临新挑战,需注入新活力。一是学生主体变化,“00 后”“05 后”思想多元但缺判断力和耐力;二是新技术推动教育形式转变,要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教育;三是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
1.2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内在联系
现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基础在“带”,核心在“建”。一是从思想政治入手,帮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观;二是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党建带团建开展品牌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三是建立队伍联动机制,强化共青团员主导作用。
2.高校推进“党建带团建促科创”实践中面临的矛盾
在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下,高校共青团肩负培养科技创新生力军使命。党委坚持“党团科研同频共振”模式,以党员带团员组建硕博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然而,推进中面临三重结构性矛盾。
2.1 党建统领与团建实施机制断层
党建资源与团建动能脱节,基层党组织统筹科创资源但党团协同机制缺失,致党建资源供给与团建需求衔接不畅,出现实验室“空转”与科创“饥渴”并存。跨学科协同有平台无机制,学生党支部推动交叉组队但团组织无配套支撑。项目孵化断层,党团联动“中间链条”未闭合,需求响应滞后。
2.2 团建载体与产教融合路径割裂
团组织在链接党建资源和产业需求方面功能缺失,未将学院党委主导的校企合作平台、国家战略攻关课题转化为学生可参与的科创项目。当前团属科创活动存在“三重脱节”,即与产业需求脱节(近三年学生专利涉及“24 条重点产业链”仅 18% ,与龙头企业技术需求匹配率低)、与战略任务脱节(黄河流域相关攻关方向学生参与度仅 31% )、与育人目标脱节(90%科研成果仅用于竞赛获奖,专利转化率不足 1% ,仅 2 项应用于旧改)。
2.3 培养体系与成长规律系统错配
科创育人链条呈“两头热中间冷”断裂特征,入口狭窄,大一新生科创参与率低,“想参与无团队、有创意缺技术”现象突出;过程梗阻,大二学生项目存活率低,因缺持续指导致“半成品”堆积;出口单一,高年级学生成果转化依赖竞赛评奖, 80% 项目结题即终止。
3.党带团科技创新育人体系的机制构建与实践的实施路径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等教育作用凸显。教育特性及中国历史决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高校,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提供根本遵循。项目以“党建引领-团建带动-科创先行-产业融合”为核心,构建“启蒙-孵化-实践”三阶段培养。
3.1 分层引导:构建“大一启蒙→大二孵化 $$ 大三实践→大四反哺”全
链条培养路径
(1)大一:开展“科创初体验”等活动激发科创兴趣,优秀项目由科协孵化。(2)大二:联合创新创业学院开展 4 期专题培训,发布“可参与科研项目清单”,精准匹配学生与项目。(3)大三及以上:研究生带本科生组队,校团委建规范和对接平台,实行“成果共享机制”。3.2 资源整合:构建“四位一体”支撑平台(1)导师资源池:校内导师建库标注课题数量,聘请企业骨干为“产业导师”答疑,红色导师团开发课程体系。(2)硬件支持:开放学院重点实验室“共享设备时段”供本科生使用。3.3 产业对接:校企双向赋能成长(1)团建协同强实践:实施“ 1+1+1 ”项目制,围绕企业案例开展暑期实践,成果入企业储备库。(2)科创反哺育品牌:推广优秀技术方案,企业设“青年创新奖”,形成产教融合闭环。
4.结语
“团旗领航·青创赋能”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创新党建带团建机制的重要探索。强化党建、优化团建、贯通育人链条,解决了党团协同、产教融合、培养断层等问题。未来,学院将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共青团与党建、产业同向发展,提升学生能力与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2年 10 月 22 日通过)[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t_20thCPC/zypl/202211/20221103366959.shtml,2022-10-27/2023-8-3.
[2]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EB/OL]. https://edu.youth.cn/jyzx/jyxw/201611/t20161122_8870646.htm,2016-11-22/20 23-8-3.
[3]崔恒良,刘莹.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J].中国共青团,2019(03):65-67.
[4]李静,胡术恒.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新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2(04):85-88.
[5]刘继勋.高校党建带团建历程考察与路径选择[D].长沙:湖南大学,2009.
[6]李昌郁.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带团建的创新路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01):17-21.
[7]杜沂蒙.共青团中央印发《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纲要》[N].中国青年报,2022-4-25(1).
[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23 年 6 月 22 日通过)[EB/OL].https://news.cyol.com/gb /articles/2023-06/29/content_Pb4b7PUx0j.html,2023-6-29/2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