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赤子:奇尼拜·库旦的文化人生之探
买买提图尔干·库尔满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奇尼拜•库旦,中共党员,新疆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是一位始终扎根边疆、以文化教育与民族使命为己任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诗人,更是柯尔克孜族文化坚定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他 1965 年生于新疆阿图什县哈拉峻乡一个具有深厚红色传统的家庭。父亲库旦是新中国成立后乡中首批党员、首任村委会主任,一生重视教育、忠于信仰,这份家庭背景深深影响了奇尼拜的价值选择。1988 年,奇尼拜自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面对留城发展的机会,他毅然返回家乡,将个人理想与边疆教育文化事业紧密相连,用四十多年的坚守写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赤子之歌。
一、教育耕耘:二十二载烛照边疆
从踏回乡土的那一刻起,奇尼拜就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哈拉峻的教育事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偏远农牧区师资极度匮乏,正规大学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他先后任教于哈拉峻乡中学与乡教育办公室,二十二年来如一日,默默坚守讲台,累计培养近万名学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新疆广播、文化、医疗等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值得提及的杰出学生包括:克州文联《克孜勒苏文学》杂志总编吐尔地•买买提、地丽努尔•安哈什,以及赴德国留学、现任克州人民医院柯尔克孜医学部学术研究员的努尔加玛丽•萨尔拜——她是奇尼拜培养的第一位海外硕士。他不仅传授知识,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热忱,影响着无数年轻学子树立远大志向。2003 年因健康原因不得不离开教学一线,他于 2010 年提前退休,但他播下的教育火种早已呈燎原之势。
二、文化使命:抢救、传承与振兴
退休并未意味着奇尼拜工作的终结,相反,这成为他文化抢救与传承事业的新起点。即便身患重症,他仍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致力于柯尔克孜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传播。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个人出资并耗费三年时间,全面记录了民间艺人托列克•托热汗口述的柯尔克孜部落史,最终促成《柯尔克孜族散吉拉》于 2011 年由克孜勒苏出版社出版,为民族历史留下不可复得的珍贵文献。
他同时也是哈拉峻乡品牌文艺活动“哈拉峻之声”的主要发起人与连续八届的组织者。他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两卷本《哈拉峻之声》现当代诗人诗集,极大地激活了基层文化活力。此外,他系统录制、整理了 12 位玛纳斯试试歌手演唱的史诗唱本,累计达 4000 多页,亟待出版;还对 10 位民间和当代诗人的作品做了细致梳理并送交出版社。
个人出资并耗费三年多时间,系统收录了 40 余位民间歌唱家的演唱资料,累计录制民间曲目 400 余首。部分珍贵录音已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选用,收入其曲库并安排播出。目前,正对这些曲目进行五线谱转写与整理工作,计划以《哈拉峻之声》为名结集出版。
近年来,他为撰写《过去与未来:柯尔克孜族社会变迁与变革史》一书,持续在克州三县一市开展入户社会调查,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一手民族志资料。奇尼拜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守望者”。
三、诗路人生:凝视时代、抒写民族
奇尼拜的文学创作始于高中时期,彼时他便显露出对诗歌与文学的浓厚兴趣与禀赋。进入大学后,他坚持以柯尔克孜语和维吾尔语进行书写,累计创作诗歌及散文数十篇,初步形成凝练真挚、富于民族意象的个人风格。任教期间,迎来他创作的黄金阶段。在教书育人之余,他笔耕不辍,将深沉的情感与对时代的思考倾注于诗行之间,陆续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诗歌及文章数百篇,逐渐成为柯尔克孜文坛备受瞩目的代表诗人。
2002 年,他的首部个人诗集《爱情之诗》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中呈现了他早期以爱情、自然与民族记忆为主题的抒情作品,也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2025 年,值六十寿辰之际,第二部诗集《红苹果》由克孜勒苏出版社正式推出。该集不仅收录了他晚年风格更趋成熟、意象更为深远的诗作,也系统梳理了他几十年来如何以诗歌叩问生命、书写民族,堪称其文学生涯的标志性成果。
他的诗歌深植于柯尔克孜民族的文化土壤与精神传统,融汇个人真挚情感与宏大时代主题。语言纯净明亮,意象丰盈厚重,往往以细腻笔触勾勒边疆风物,又以恢弘视野凝视家国变迁。多篇代表作经翻译后被《文学天地》《诗刊》等国家级文学期刊发表,成为跨民族文学交流的桥梁,也让更广泛的读者接触到柯尔克孜诗独特的审美世界。
作为柯尔克孜当代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奇尼拜以长达四十年的创作实践,坚守诗人的责任与理想。其作品不仅记录个体的心灵历程,更折射出一个民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文化自信与精神追求,深刻展现出诗歌承载历史、照鉴人心、凝聚认同的永恒力量。
四、家庭融情:共筑民族同心
奇尼拜•库旦先生不仅以教育家、文化抢救者与诗人的身份为人敬重,更在日常生活与家庭建设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民族团结的崇高理念。家中的两个女儿学业有成,分别考入四川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如今皆投身执法事业,成为国家法治建设的一份子。尤为可贵的是,次女与一位汉族青年携手婚姻,组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双民族家庭。这一选择,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归宿,更是两个家庭、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度交融——边疆柯尔克孜族家庭与内地汉族家庭因姻亲而结缘,以实际行动响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号召。
这样的家庭结构,成为民族团结最具象、最温暖的诠释。它跨越地域与民族的界限,印证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也体现出奇尼拜先生一家对命运与共、同心同德理念的真切认同。他们以婚姻为桥、以亲情为纽带,默默推动着民族之间的理解与融合,展现出个体家庭在宏大国家叙事中的动人力量。
结语
奇尼拜•库旦的一生,犹如一首融教育、文化与诗歌于一体的壮美史诗。作为教育者,他数十载坚守讲台,以知识照亮边疆学子前行的道路,以师者仁心润泽一代又一代的心灵;作为文化行动者,他深入草原、走入民间,抢救和保护即将消逝的民族声音与记忆,用录音、谱曲和出版,让柯尔克孜族的歌声穿越时空,久久回响;作为诗人,他以纯净而深情的笔触,书写民族的情感、土地的温度与时代的变迁,成为沟通心灵与民族的桥梁。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民族团结融入家庭的日常,正是他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写照。从教育现场到文化田野,从个人创作到家庭新风,奇尼拜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默默耕耘,步履不停。
年届花甲,他依然笔耕不辍、行走不息,用整个生命的热忱诠释着何为“文化赤子”,何为“边疆点灯人”。他是哈拉峻的骄傲,是柯尔克孜族的杰出诗人,更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谨以此文,致敬奇尼拜•库旦先生——一位始终扎根大地、照亮他人的守护者与诗人。
作者简介:买买提图尔干•库尔满,柯尔克孜族,就职于新疆广播电视台,主要研究柯尔克孜文化与文学,国际传播,跨文化研究,语言与翻译。国内出版 12 部译著,国外出版三部译著,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各类项目 5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