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促进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
包广生 袁丽佳
彰武县高级中学 辽宁阜新 123000
在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然而,现实中教师队伍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比如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部分青年教师流失率偏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党的建设在学校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是学校政治方向的保障,而且在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认同和团队凝聚力的塑造上也有着独特优势。因此,研究党建促进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既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也能够为教师队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本文将从理论、实践和案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力求为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 党建与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
1.1 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实中教师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方面,教师数量和学科结构不够均衡,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音体美及科学教师长期短缺,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限。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不足,培训机会有限,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上难以跟上时代要求。同时,青年教师普遍承受较大压力,职业认同感和稳定性不足,出现流动率偏高和倦怠感强烈的现象。上述问题叠加起来,使得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加。
1.2 党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面对这些困境,党建工作的作用凸显出来。党的建设不仅是学校政治方向的保障,也对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认同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党组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师更加清晰教育的根本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带动周围教师成长,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功能,也能把教师队伍的力量凝聚起来,在教学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党建工作由此成为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
1.3 理论与政策支撑
党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与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强调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政策层面上,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意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明确要求党建工作要贯穿教师培养、管理、评价等环节,把党建与教师队伍发展紧密结合。这些文件为实践提供了制度依据,确保党建工作能有效发挥作用。
1.4 党建与教师发展的逻辑关系
综合来看,党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党建提供了价值引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避免功利化倾向;其二,党建发挥组织保障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岗、教师工作室等制度安排,使教师培训和成长有了制度依托;其三,党建活动增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提升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当然,党建工作在实践中也存在不足,例如部分学校党建流于形式,与教育教学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因此,未来应当更加注重党建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融合,使党建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而不仅仅是行政性的政治任务。
2 党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2.1 思想政治建设路径
在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核心内容,而党建工作正好为其提供了制度化与组织化的保障。通过党组织开展的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能够不断强化政治认同和价值追求。例如,一些地区结合“学习强国”平台,将理论学习与日常考核挂钩,使教师在知识更新中不断巩固政治理论。还有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师参观革命纪念馆,或以红色影片观看为载体,营造思想教育氛围。这类活动并非单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通过真实场景与情感共鸣让教师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党员教师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往往担当领学角色,他们不仅要自己学得深透,还要通过交流分享带动普通教师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群体性的价值共识。这种党建推动下的思想政治建设,使教师不再只是“专业劳动者”,而是承担育人使命的“政治责任人”,其队伍的整体凝聚力也因此得到强化。
2.2 专业发展促进路径
党建不仅仅强调政治教育,它也能够有效嵌入教师的专业成长之中。许多地方探索了“党建+教师培训”的模式,把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教师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例如,某市教育局建立“党员示范岗教师工作室”,由党员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观摩、说课比赛和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在这种团队学习中,不仅获得了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党员教师的职业精神熏陶。与此同时,学校党支部也经常把党建活动与校本培训结合,推动教师在学科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信息化素养提升等领域取得进步。实践证明,这种“党建+培训”的模式,不但拓宽了教师学习的渠道,也提升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党员教师带头钻研业务、勇于攻坚克难,在无形中形成了可借鉴的榜样力量,使整个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和高水平。
2.3 教师关怀与保障路径
教师发展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和专业成长的问题,职业幸福感与生活保障同样关键。党建工作在这里能够发挥情感凝聚和组织关怀的作用。一些学校党支部设立“教师关怀基金”,对家庭困难或突发疾病的教师提供援助,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还有的学校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活动,由资深党员教师结对年轻教师,不仅在业务上给予指导,更在生活上提供帮助,例如协助解决住宿困难、心理压力疏导等。这种关怀机制大大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减少了青年教师的流失。同时,党组织在关怀教师时也关注其职业发展规划,如定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座谈会,帮助教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党建+关怀”的做法,把组织建设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使教师队伍不仅专业水平提高,而且稳定性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2.4 学校治理与制度创新路径
党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学校治理和制度创新。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强调行政驱动,而党建的引入能够增强制度的民主性和凝聚力。例如,许多学校党组织建立了“党支部—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联动机制,确保党组织的力量能够深入教学研究与日常管理。这样一来,教师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而是通过参与党建活动,在制度建设中表达意见和需求,形成了更有活力的治理结构。另一个案例是某重点中学推行“党建+名师工作室”制度,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团队带头人,通过制度化的安排让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名师密切合作,实现“传帮带”机制的常态化。制度的创新不仅优化了教师发展路径,也增强了学校治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党建嵌入治理的结果,是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度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
3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在探讨党建如何促进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时,典型案例往往能提供更直观的理解和借鉴意义。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践,可以看到党建在教师思想建设、专业成长以及团队凝聚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 案例一:东部城市“党建引领教师发展共同体”
在某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教育局党委推动建立了“党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区域内多所中小学为单位,由党员教师担任骨干,跨校组建教研团队。每月定期开展联合教研和集体备课,教师们通过网络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在共同体运行中,党员教师主动承担示范任务,比如公开课、课题研究带头人等,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在团队中营造了积极进取的氛围。实践证明,这种党建引领的共同体模式,打破了学校之间的壁垒,推动了教师资源的流动和共享,使教师队伍建设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努力,而是一个协同发展的整体。
3.2 案例二:西部农村县的“党员先锋支教队”
在西部某欠发达县,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突出。当地教育局党委组建了“党员先锋教师志愿服务队”,由城市学校的党员教师组成,每学期分批次深入农村学校支教。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他们还承担培训任务,帮助农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党员教师与农村教师建立长期教研联系,实现线上指导和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方式,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改善。该案例表明,党建不仅能激励教师自我成长,还能通过组织形式,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质量。
3.3 案例三:重点中学“党建+名师工作室”
在某重点中学,学校党支部依托“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党建+名师培养”模式。党员名师被任命为工作室负责人,负责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听评课、课题研究和教学反思。工作室每学期还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党员名师在专业成长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同时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这一模式,青年教师的课堂掌控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也在思想层面更认同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多年实践表明,该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明显加快,教师流失率显著下降,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3.4 经验总结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党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经验。第一,党建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领,通过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群体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第二,党建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不仅关注政治素养提升,也注重业务能力提高,使教师队伍发展更全面。第三,党建强调组织力量的凝聚,既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又能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当然,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但案例表明,只要把党建真正嵌入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生活实际,就能够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持久而深远的作用。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发现,党建在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在思想政治层面为教师树立了价值导向,也在专业成长、关怀保障和学校治理等方面提供了制度支持与组织力量。实践证明,把党建嵌入教师培养全过程,有助于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情怀深厚的教师队伍。未来,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教师发展制度的深度融合;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与学校特点,探索差异化的实施路径,既重视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也要关注普通教师的整体发展。只有真正把党建作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动力,才能实现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雨晴.新时代中小学校加强党的领导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24.DOI:10.27815/d.cnki.gxawd.2024.000233
[2]李娜,王文静.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挑战与对策——基于东中西部 3 省 9 县(区)670名校长和 24285 名教师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0):17-22.
[3]许向红.“12345 工作法”打造中小学校党建品牌实践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