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揭开贷款抵(质)押不成立之“魔术法”的审计方法与思考

作者

钟晓丹

勐海县审计局 666200

一、案例背景与案情简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安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改革发展、风险管控、挽回损失、绩效提升方面,以银行的不良贷款为主线,对某银行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审计过程中,分析不良贷款数据特点,重点盯紧大额贷款,围绕贷款“三查”,认真查看贷款档案资料,紧抓线索疑点,坚持追根溯源,通过内部核实、外部协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查实了银行在抵质押物环节存在问题,导致抵质押不成立。

二、抵(质)押不成立的问题

(一)抵质押品基础管理不到位。银行在办理贷款的抵质押品时,抵押合同、同意抵押承诺书未经共有人签字,抵质押合同签订不规范,最终抵质押关系因未经共有人同意而不成立。

(二)抵质押品监控流于形式。有意遮盖抵押物他项权利证共有人信息或抵押物共有人他项权利证未经共有权利人同意,虚假抵押未被发现。将不符合质押条件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某贷款人实际系项目的委托代理人,委托事项系办理签订施工合同事宜,并非项目中标单位,银行未按审批通知书的要求与客户签订分期协议和发函至相关部门实时掌握工程款拨付进度的相关资料,最终“应收账款”质押未成立。

二、审计实施过程

(一)精心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在审计过程中,坚持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因为它作为“战略图”,是引领项目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围绕审计工作方案内容,开展审前调查,并紧密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强化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后续审计中,严格完成审计实施方案事项内容。

(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根据每位审计人员的业务特点和擅长的工作,将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合理进行分配,如:审计组现场负责人掌握总体情况,积极与其他人员共同探讨审计发现问题思路、审计方法、锁定证据等,使审计过程少走弯路,节约审计资源;具备计算机基础的人员负责疑点数据思路梳理并提出核查建议;指定审计组某一人负责与银行对接资料,减少沟通成本,避免重复提供资料等。

(三)围绕审计重点,精准发力

围绕不良贷款规模和形成原因,分析不良贷款数据特点,认真查看贷款档案资料,核实抵质押物是否为禁止流通;是否存在无效抵质押;是否存在抵质押物明显不足值,高估抵质押物价值导致无法或者难以变现;抵债资产产权是否明晰、权证是否齐全;是否设定了抵押、质押他项权利等情况。

(四)采取内外核实,扎实问题取证

审计过程中,仔细查看贷档案资料,发现端倪并进行内外取证核实,如:某他项权证复印件共有人信息以逗号结尾,该逗号引起审计人员猜测,是否为未显示全共有人信息,经过内外查证,核实该某他项权证确实有共有人,并在未经共有人同意情况下办理登记他项权利证明书。

(五)严把项目质量

一是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切实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严格遵守审计现场纪律,主动接受各方的监督,自觉维护了审计良好形象。二是扎实审计取证。审计取证单所表述的内容有相应的支撑材料,为了提高查找问题的效率,审计人员积极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了解业务流程;对复杂的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过程,便于准确定性;对于发现的问题线索,按照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原则完成取证。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审核。为规避部分审计风险,提高线索案件质量,相关单位加强联动,对重要问题线索进行商讨,审核线索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恰当、处理是否合规等。

(六)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扩大审计成果

项目涉及资金多,面广,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思维、技术和方法,进一步采集和分析疑点相关的业务数据,并进行核实,扩大审计工作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基于研究视角的审计建议(一)抓牢责任贷款,建立不良贷款化解机制

金融机构完善的贷款终身责任制度是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手段,是避免贷款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的金钥匙;执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坚持“审批发放,负责收回”的原则,树立责任人调到哪里,清收责任跟踪到哪里的指导思想,重在压实责任。通过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唤醒信贷人的经营意识,增强经营的责任感,严格执行“三查”制度等。

(二)审慎选择抵质押物,保证第二还款能力

金融机构建立并严格执行的押品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在市场营销中,应选择权属清晰、无权利瑕疵、无他项权利、无法定优先受偿款的资产用于抵质押,优先选择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充分考虑押品本身可能存在风险,仔细核查抵质押物,保证抵质押条件成立,同时,强化动态监管,重视对抵质押品变现能力和变现可能性调查分析和判断,缩短诉讼时间。加强抵质押物管理,提高及时变现能力。

五、对审计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一)做实前期准备

审计质量乃是审计的生命线,为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将审计项目做好,审计过程中,面对新领域和涉及面广、业务流程多、政策性较强被审计对象,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审前阶段,尽快摸清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了解重点业务开展情况,同时,抓大放小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为后续锁住审计重点奠定基础,从而节约现场审计时间,提升项目质量。

(二)做到胆大心细

面对繁多的资料和数据,需要具备综合分析的判断能力,对部分内容,快速审阅,提高工作效率;对部分内容,需要发挥工匠精神,不放过任何细节,认真仔细核查,并大胆猜测可能存在的问题类型,通过内外核查等方式,层层解剖,拉开问题的真实面纱,查深查透、抓实抓牢审计发现问题。

(三)做好创优工作

要将强化创优意识全面落实到审计项目全过程,准确理解把握创优项目的实质要领,审计项目要坚持“创精品工程、创优秀项目”为引领,将“创优意识”贯穿到审计各个环节,以问题质量为基础,以成果为支撑,以提升审计项目质量为目标,同时,注重审计信息的提炼,及时报送高质量审计信息,反映重大及代表性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