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审计”践行新发展理念
罗小四
苏州市审计局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4
一、引言
苏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苏州的资源耗费和对环境污染冲击特别大。所以苏州市经过调查走访提出绿色审计,“绿色审计”又称生态审计、环境审计,是绿色经济的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审计有利于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其意义始终紧贴地方环保要求和会经科学发展,不但改善百姓生活水平,也要美丽宜居生存环境,让蓝天白云和秀水青山就在身边。党中央、国务院把“绿色发展”作为今后国民经济重要发展途径。绿色经济转型呼唤环境审计监督,近几年来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前瞻的视角、创新的思维主动探索实践,发挥审计职能,为千年水乡古城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殚精竭虑、保驾护航。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时间:2018 年 8 月 1 日到 2018 年 10 月 1 日调研对象:苏州市、(县)区农林部门、养殖户和种植户
调研方式:会议汇报、实地走访
三、基本情况
1983 年成立。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审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现在有外资审计、工程审计等、在 2010 年成立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心。加强了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审计,审计的主要领导由上一级政府任免管理,特别是在刚刚结束机构改革后,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大大提高审计的地位,把财政、国资、发改、宣传等部分职能,优化了审计职能增加机构,发展到现在审计局共有 17 个科室和一个机关党委。
四、紧贴发展、以点带面,竖起“绿色”风向标
“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苏州市,是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前沿阵地,一定要走好先手棋,经济的迅猛发展一定带来资源特点选准项目发展审计,查促并举,审帮结合,推动绿色环保理念深植人心。
1、强化城镇“绿肺”功能区
先后对各个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并对村庄农业所有开发项目列入审计措施,审计提倡统筹生态建立和强农富民。村庄环境整治审计掌握 29 个镇(区、街道)及 94 个自然村,促成各地强化整治并采取办法避免呈现村庄环境脏乱差再次“回潮”的现像,吴江区提出了“十大治理指标工作”,张家港市制订了保存现有的村容村貌,建立了可行的意见等。农业综合开发情况审计调查,选择地处太湖流域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镇村,走进田间地头、丘陵山区,根据地方资源丰富,提出合理布局产供销、种植、加工产业化链条和产业经营模式,依靠蔬菜基地配套市场、碧螺景区等载体,加大新农村建立进步产出效益等审计倡议,获得了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肯定,赞扬审计判断正确,精准施策,发展有了方向和新目标。
2、促成了“地下环保”水平提高
关注地下水防治和地下污水管网建设情况,经过审计披露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比较滞后、各地乡村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城乡居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基层干部对整治污水问题认识不到位。经过“绿色审计”调查研究,促使各地增加投入和相关基础实施建设。关注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情况实施审计。
3、促进百万农民分享“改革红利”
生态补偿政策是苏州最先提出来的,为了保护百万农民利益率先建立的重要生态保障机制。苏州审计自 2010 年起到 2018 年进行了全面跟踪审计,经过对农民政策解读、现场调查研究、无记名问卷、采访大量农户等方式,重点查找政策自身不足之处和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促进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推进市人大 2015 年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得以保证新一轮生态补贴政策落实,审计调研拓展到了吴中,相城、高新区以及工业园区,引起各区政府各主管部门对“资然资产审计”高度关注,市财政局加强对村级核算和基础管理,市财政局下发关于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规。
五、拓展区域,全面覆盖,铺就“绿色”审计网
只要经济,生态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使我们资源永不枯竭。苏州不仅总体发展领跑全省,同时下辖有四个县级市位例全国经济百强县前十名,在摸索中,苏州审计深谙,只靠零敲碎打,不能撑起整体环境优化,他们拓展视角至整体区域范围,对苏州大市铺就了“绿色”审计监督网。
根据苏州地理区域特点,苏州吴中区先后进行了太湖围网养殖综合治理,让老百姓上岸进行池塘养殖,特别关系到老百姓生活饮用水安全项目、重点控制污染源治理、无害化处理城镇污水和垃圾、把太湖面源污染治理、使太湖生态得到健康修复、提升水环境容量的引排通道工程提高水的流动范围、河网综合整治 7 大类项目,总投资 363 亿元。市县市联动促进城乡一体污染防治。共对乡村百姓的生活污水治理、对农田氮磷实施有效生态拦截、充分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建立环太湖生态圈和绿色农业示范工程保护、大力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标改造工程等 13 个类别计 329 个项目。
为有源头净水来。整个城市每个角落的供水管道就像人体的血管是维持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生存的“生命线”。要把治理自来水水厂,是这次治理污染重点,当着治理污染源头。原横山水厂和北园水厂均日产 30 万吨,对该项目进行审计实地走访了解查看隐藏工程、监理履约等情况的审计,发现了存在不少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合理化整改意见,加强工程建设规范性、推进工程有序高效进行,审计节约大量政府资金。新厂建成后增加了臭氧层的预防接触和保护措施、使用了最先进的处理净水技术,新厂处理后的水标准达到了国家直接饮用水卫生指标,可以直接饮用。
六、=敢为人先,创新突破,构筑“绿色”防火墙
在苏州这片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上,许多情况无前路可循、无先例可鉴。苏州审计面对考验,敢为人先,迎接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新能源与再生资源、土壤污染治理等新课题挑战,跟踪“十大工程”、守住“生态防线”,推动苏州建成全国首批“绿色国家级生态城市群”。
让领导干部守规矩,促进本区域发展,护好青山绿水。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当前绿色审计重点,这新课题摆在苏州审计人的面前时,充分结合苏州地域特点积极探索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审计人员组织参加《苏州市绿色发展评估体系研究报告》等相关理论研究,围绕苏州地方特点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难点梳理,研究探索审计中的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方法以及评估指标,苏州科学制定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估体系,包括社会和百姓高度关注的雾霾、地下水、土地重金属、大气、四大核心领域,设置规范了企业排污对大气污染排放浓度,督促排污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升级,让苏州的 GDP 能耗下降到标准范围内、努力提高基本农田、山地果木、水域保护率等二十多项审计评价指标。保障了苏州的绿色审计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生根。为今后的苏州自然资产资源审计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本年根据体系指标初次对常熟市领导干部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尝试,以防治雾霾污染为重点,督查广大领导干部对雾霾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绿色审计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设置了“三条底线”即设置了用水总量、设置了用水效率以及设置了功能区,促进了纳污的目标考核完成。让领导干部合理用水、规范用水;既要保证我市耕地的保有量、也不能破坏当前生态保护的红线、严格我市土地开发进度和强度等,使土地开发用在刀刃上。落实领导干部土地管理责任制,确保土地资源科学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循环使用。
七、总结
百舸争流,奋辑者先,经过前期调查收集分析出苏州的环境审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苏州审计要积极找差对标,创新主动开展“绿色审计”。要抓好离任审计,让党政领导绿色审计的重要性。苏州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是关系到苏州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也是对苏州的绿色审计提出更高的期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像保护自己的健康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苏州市审计将在未来更加广阔的平台上继续探索创新、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为苏州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州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 2014 年 4 月 28 日 学术报告作者:郭樱(S)
2、《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 年 06 期》苏府[2012]134 号(N)
3、《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助推生态文明建设》2013 年 人文社会科学作者:赵珂(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