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善引导 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作者

罗柳慧

惠东县平山街道黄排小学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本不过是个例子,如果在教学中只钻进课本而不出来,学生所学的就非常有限了。”创新目标也指出,识字再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知识是无穷的宝库,而阅读是独一无二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知识的大门才随时随地为学生敞开,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外,还把课外阅读作为上课的重点,所谓由点带面,进行书本开发,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了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推荐阅读、引导订阅喜爱的读物

针对学生当前年龄段好奇、对新事物着迷的特点,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们推荐适合他们的报刊杂志和读物。如《儿童百科全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父与子》等等故事性和知识性较强的读物。有时候我会选择一些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有时候我会设置悬念,在结尾处留白,引起孩子们事情发展结果的好奇心,再引导推荐他们自己去查阅有关的报刊或读物,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课余时间,我也经常把自己看到好书或精彩部分和学生们分享,让学生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同时我又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导他们去读简短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和琅琅上口的儿歌顺口溜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题材和美好的文字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受到美的熏陶,丰富他们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

二、营造氛围,图书漂流

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获取更多的需要的课外知识,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我在班上开展了“图书轮流到我家”的活动,并把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图书交换点。动员学生们把个人喜爱的各类有益的读物捐献出来,让大家在课后空余的时间能相互传阅,仔细阅读。就算是《超人》、《龙珠》、《淘气马小跳》、《父与子》等等图画书或半图半画的故事书都可以看。对识字量比较大的学生我会推荐他们看全文书籍。

我还会每周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一些比较适合学生阅读和感兴趣的书籍,为“图书漂流”活动及时换上新“血液”保持它的“吸引力”。

“图书轮流到我家”活动不仅让我们的学生对书籍种类涉猎更多,享受到了阅读的美妙滋味,还从中学习了如何与他人分享。

三、亲子阅读,共享快乐

热爱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时依赖于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的熏染。《中国教育报》一期关于“影响中小学生的阅读”的调查显示:家庭环境因素显著影响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否。电子娱乐的出现使得许多家长沉溺于手机、电视、电脑的电子设备,抽不出甚至可以说不愿意陪伴孩子阅读。所以我向班里的家长们发出了“亲子阅读”活动的“邀请函”,邀请他们每周抽出 2—3 个晚上参加“亲子阅读”时间,另外还巧妙地用上校讯通、微信给家长们发信息,向家长们晓之以理,普及“亲子阅读”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并指导有关“亲子阅读”该如何进行及注意事项。并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和他们谈阅读的读后感受家长和学生可以在其中一起分享阅读的美好滋味。还制定了表格让家长填写阅读跟踪调查表,让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量进行统计,一个星期统计一次。我会在每星期初根据调查表统计的有关情况,对于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评选出一周的“阅读小能手”。

“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但家长与孩子间构建了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享受到父母的关爱,而且使孩子潜移默化养成阅读习惯,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四、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快乐

孩子在他们这个年纪,非常注重获得感,好胜心强。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当的活动,获得的阅读快乐将显著增加孩子的积极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提高并巩固阅读兴趣。因此,每个月我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赛,用竞争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我是小诗人”、“小小表演家” “用笔写我心”等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让学生上台表演,给学生创造一个说话、写话的空间,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既能让学生练听、练说、练写,还让每个学生得到了锻炼胆量的机会。

有了阅读量的积累,学生对创作更有了兴趣,因此我还鼓励他们大胆写、画、编。(1)给诗词歌赋配上图画。(2)给一些喜欢的图画编写故事。(3)给看过的故事再编写另一个结局。(4)写一写自己的阅读体会。(5)写一写身边的奇闻趣事。于是学生们在自己的作品上可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尽情的挥洒他们的童真。我定期在班上举办“展览比赛”还让学生自由投出心目中的“小作家”、“小编辑”、“小画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真实地表现出来,不但提高了阅读的积极,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绘画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善于利用学生作为教育资源,寻找学生喜欢的角度作为核心巧妙地善于引导他们学习,点燃他们学习的欲望,那我们的教学必将呈现出教与学双赢的局,开创出一块教学的新天地。

五、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课外阅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只有当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地喜爱读书,读书才能真的变成他们受益终身的一种习惯。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能力阶梯式提高,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的天地之中快乐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