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及添加方式

作者

赵玉凤

沈阳市益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一、引言

作为全球重要食品生产行业,水产养殖业位列高位。近年来伴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加大,水产养殖面对着较多问题,诸如水质变差、病害频繁发作、药物残留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健康,同样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食品安全形成了威胁。益生菌作为一种能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益生菌拥有安全、无有害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现象等优点,能高效化解水产养殖面临的部门难题,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二、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制

(一)改善水质

在水产养殖进程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累积,会让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益生菌可凭借自身的代谢活动,对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改善水质。

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酶类,能将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这些小分子物质转而作用于其他微生物,又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而减少了水体里有机物的含量

光合细菌可借助光能将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当作营养源来进行代谢,以此降低水体中有害物的浓度值。养殖水体中添加光合细菌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与硫化氢含量显著下降,水体溶解氧含量上升,水质得以明显改良[1]。

(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水产动物肠道中有大量微生物菌落,这些微生物菌落的平衡状况对动物健康意义重大。益生菌可借助竞争排斥效应,抑制有害菌在肠道中的定殖与繁衍,以此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乳酸菌可在肠道所处环境内产生乳酸,引起肠道内 pH 值降低。酸性环境不利于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而维持了肠道中微生物菌落的稳定。双歧杆菌也可借助分泌抗菌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趋势,同时带动有益菌增殖,进一步稳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三)增强免疫功能

益生菌可借助多种方式强化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提高其抵御病症方面能力。益生菌能激发水产动物免疫系统活力,促进免疫器官成长。酵母菌中富含像β- 葡聚糖之类的免疫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将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激活,以增进其吞噬能力及杀菌效力,从而提高了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益生菌还可对水产动物的免疫应答进行调节,增进其特异性免疫水平。例如将芽孢杆菌添加至饲料中可提高鱼类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鱼类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强度。

(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水产动物肠道内益生菌的代谢活动可产生多种有益物质,这些物质能促进水产动物加速营养的吸收与利用。部分益生菌具备合成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K 等维生素的能力,可为水产动物补充额外营养。此外,益生菌分泌的诸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酶类,可协助水产动物更好地消化饲料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2]。例如在对虾养殖期间添加乳酸菌,可显著提高虾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水平。

三、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添加方式

(一)饲料添加

在水产养殖中,益生菌最常用的添加方式之一便是饲料添加。将益生菌制剂均匀掺至饲料中,使水产动物在进食期间摄入益生菌。该种方式可使益生菌直接进入水产动物的肠道内,并在肠道内繁衍,从而实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推动营养物质吸收等作用。

添加益生菌时,需留意以下几点:第一,应选定恰当的益生菌菌株及制剂类型,不同益生菌菌株对水产动物产生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需根据养殖对象与养殖环境选择恰当的菌株。第二,把控益生菌的添加数量,添加量不足,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添加量过高,则会引起成本增加,甚至对水产动物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相关人员应依据产品说明书和实际养殖情况对益生菌添加量做出调整。第三,注意饲料加工工艺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饲料在加工期间会经历高温、高压处理,这些处理会使益生菌失活。因此,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温和的加工工艺,或在饲料加工完成后再进行益生菌的添加。

(二)水体泼洒

水体泼洒即将益生菌制剂直接洒到养殖水体中,使益生菌在水体里生长繁衍,进而改善水体质量、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这种方法可让益生菌在整个养殖水体中发挥功效,对于一些不能借助饲料添加手段摄入益生菌的水产动物,如滤食性鱼类、贝类等,水体泼洒是一种可行的添加途径。

开展水体泼洒的时候,需留意以下几点:第一,选出适合水体泼洒的益生菌制剂,这些制剂应具备良好的水溶性与分散性,保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在水体环境顺利繁衍。第二,按照养殖水体的面积、水深和水质情况确定合理的泼洒药量,泼洒剂量过小,无法达成改善水质的作用;泼洒剂量过大,有概率造成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失调。第三,注意泼洒的时间与频率,应将泼洒时间安排在晴天的上午,当下水体里的溶氧量相对较高,利于益生菌进行生长繁殖。泼洒频率应依照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养殖动物的生长阶段加以调整,大概每隔 7-10 天泼洒一次[3]。

(三)育苗期添加

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为育苗期,在育苗期添加益生菌可对水产动物的早期生长及健康产生积极效应。育苗期添加存在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方式是:在育苗水体中加入益生菌制剂,将益生菌与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混合投喂给育苗动物。该种做法可使益生菌在育苗动物肠道内实现早期定植,形成良好的肠道微生态平衡环境,提高育苗动物免疫能力。

向育苗水体中添加益生菌可改善水体环境,促进育苗动物的生长壮大。比如,将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添加至对虾育苗水体中,可以大幅增加虾幼体的存活概率。

结语

益生菌作为一种兼具绿色、环保、高效特性的添加剂,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拥有改善水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作用途径。凭借合理的添加形式,诸如饲料添加、给水体泼洒和育苗期添加等,可充分发挥益生菌于水产养殖当中的优势,增强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与抗病本领,减少疾病出现的次数,减低养殖支出,同时削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助力水产养殖业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壮,德吉曲珍,德吉,旦增曲珍,次桑卓玛,朱子晔,李坤,刘洋.益生菌种类、作用及在藏猪养殖中的应用[J].中南农业科技,2025,46(3):59-62.

[2]邱楚雯,施永海,朱建明.益生菌在缓解养殖鱼类高温应激反应中的作用[J].渔业研究,2025,47(2):248-260.

[3]赵勇,段为旦,王友成,苏明,陶倩,张昭寰,潘迎捷,刘智俊.益生菌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水产学报,2024,48(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