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非遗新解
孙明华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一、引言
七巧板,作为中国传统益智玩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数学原理。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七巧板拼搭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七巧板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学原理出发,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七巧板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数学原理
(一)历史文化价值
七巧板,又称智慧板、七巧图,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由宋代的“燕几图”演变而来。七巧板由七块不同形状的板块组成,可以拼搭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巧板不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智慧与创造。
(二)数学原理
七巧板拼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原理。首先,它涉及平面几何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等。通过拼搭七巧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其次,七巧板拼搭还涉及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这些变换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拼搭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此外,七巧板拼搭还涉及面积的计算和比较。学生可以通过拼搭不同的图形,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从而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三、七巧板拼搭对培养空间观念与审美意识的作用
(一)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感知与思维把握。七巧板拼搭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拼搭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尝试和调整板块的位置和角度,以形成特定的图形。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显著提升。
(二)培养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七巧板拼搭活动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七巧板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其板块形状各异、色彩鲜艳,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拼搭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创造力,将七块板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美观、和谐的图形。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基于七巧板拼搭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七巧板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独特魅力;或者展示一些精美的七巧板拼搭作品,让学生感受七巧板拼搭的艺术美感。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七巧板拼搭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分阶段教学,逐步深入
七巧板拼搭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阶段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拼搭技巧。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板块拼搭出基本的图形。在中级阶段,教师可以增加拼搭的难度和复杂性,让学生尝试用多块板块拼搭出更复杂的图形,并引导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在高级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七巧板拼搭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来丰富七巧板拼搭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七巧板拼搭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拼搭的方法和步骤;或者利用动画软件制作七巧板拼搭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拼搭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七巧板拼搭的在线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够进行拼搭练习和交流分享。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七巧板拼搭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七巧板拼搭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拼搭技巧和创造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七巧板拼搭的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拼搭创作,如“美丽的家园”、“动物世界”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七巧板拼搭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注重评价反馈,促进持续发展
评价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七巧板拼搭活动的评价反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对学生的拼搭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拼搭技巧、创造力、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通过评价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五、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实践案例
以某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教师开展了一次以“七巧板拼搭:培养空间观念与审美意识”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七巧板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数学原理,并展示了一些精美的七巧板拼搭作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阶段进行拼搭练习,从简单的图形拼搭到复杂的图形变换,再到主题创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七巧板拼搭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交流和分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拼搭作品进行了评价反馈,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效果分析
空间观念得到提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拼搭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尝试和调整板块的位置和角度,以形成特定的图形。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在活动结束后,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
审美意识得到培养
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在拼搭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创造力,将七块板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美观、和谐的图形。通过反复练习和创作,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提升。在活动结束后,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拼搭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七巧板拼搭作为一种传统益智玩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通过七巧板拼搭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的基于七巧板拼搭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展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七巧板拼搭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领域。例如,可以将七巧板拼搭与数学课程的其他内容相结合,如几何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等;或者将七巧板拼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七巧板拼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材等,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七巧板拼搭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七巧板的历史
七巧板
七巧板数学类毕业论文文献都有哪些?
神奇的七巧板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