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土壤改良与化肥高效利用实践研究
陈明明
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461700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作物得以生长的基础,化肥是土壤肥力得以保持,农作物得以稳定增加,保证质量的关键。伴随着当前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以往不合理的耕种方式以及化肥使用模式已经被逐步改进和革新,但依旧存在有一定问题和不足,为此种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应运而生,它承担着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开展土壤改良与化肥高效利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为后续我国农业生产的稳步优化活力稳步提升奠定基础。
一、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脱节,中职阶段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很多老师在为学生开展作物生产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讲解和教学时,却更加高度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但是该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环节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的基础无法扎实,也会直接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以提高,甚至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土壤肥料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无法将两者有机融合。
其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想要真正实现学生对土壤改良以及化肥高效利用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要具备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对较大的场地多元化的设备材料,部分中职院校由于资金场地有限,缺乏专门的土壤改良与化肥实验场地,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相对较少,甚至学生无法全面的系统的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能,影响了后续教学质量。
二、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土壤改良与化肥高效利用优化策略
1. 加强对实践内容的全面引进
在对中职阶段学生进行培育和引领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融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理论学习的不足,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土壤改良与化肥高效利用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能够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加扎实,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劳动素养得以提高。举例而言,老师现阶段就可以在以往理论知识讲解教学的基础之上,安排土壤检测、绿肥种植与发芽、化肥施用等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了解自己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的地方,提高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熟练度。当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提供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更具有生活情景的实践教学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下感受自己未来所要融入的行业,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该专业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能够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深耕知识,分析知识,最终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保驾护航。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应结合当前中职院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以及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际要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全面建设,以往学校也会针对于该专业进行多元化设备设施以及场地的划分,但是该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各种新型的技术方法全面引进,使得传统的设备设施基础建设无法满足现有实际要求。为此学校应该进行专项资金投入,建设更加专门的土壤改良与化肥实验场所,配备更多在先进的土壤检测剂和化肥施用设备,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当前社会该专业的实际状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先进知识的把握度,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延伸,学习思路的开拓。此外,学校还应该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下进行学习,这远比学生在学校之中闭门造车要效果更好,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为后续学生进入到社会之中获得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获得较强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3. 要切实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在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能力培育情况与教师素养息息相关,为此学校可以大力加强对于教师的全面培育和引领,组织教师参与到农业生产实践培训之中,让教师到农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让教师能够将更加先进的土壤化肥相关知识融入于课堂教学里,同时还可以聘请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为后续学生融入社会,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在当前教学工作全面改革优化的背景下,老师需要大力加强对以往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思路的改进和革新,尤其是需要结合生产技术专业,土壤改良与化肥高效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多元化基础设施的全面引进,为后续学生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钱文祥 , 汪显群 . 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施 STEAM 创客教育的研究应用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4,(24): 95-97.
[2] 汪显群, 钱文祥. 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探究 [J].安徽教育科研 , 2024,(06):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