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黄成文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澄潭江镇大明教学点 410314
引言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劳动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从学生个人成长来看,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与劳动观塑造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侧重于品德培养与法治意识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能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懂得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勤劳、坚韧等优秀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从教育目标达成角度,二者融合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特点
2.1 渗透性:润物无声滋养品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渗透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这种渗透并非生硬地添加劳动教育内容,而是如春雨润物般,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巧妙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环节中。例如在讲解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章节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像扫地、洗碗等家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还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劳动是家庭和谐、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实践性:亲身体验收获成长
实践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又一重要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知行合一,而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二者相结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如设立班级责任区,让学生负责教室的卫生清扫、花草养护等工作。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学会使用劳动工具,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协同性:多方合力共育新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具有协同性的特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实现学科间的协同育人。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
3.1 深挖教材资源,精准定位融合切入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精准定位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切入点。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自我服务和简单家务劳动的内容,如整理书包、穿衣吃饭等。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种劳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在中年级教材里,涉及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增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中如何分担家务,在学校里怎样参与班级劳动,在社区中如何为社区环境贡献力量,让学生明白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要为集体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劳动。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劳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创设与劳动相关的情境,如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理货员和顾客等角色。在情境中,学生能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价值。游戏教学法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3 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劳动体验感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结合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劳动体验,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学校可以组织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卫生大扫除、班级值日、种植花草等。在卫生大扫除中,学生能学会使用清洁工具,掌握正确的打扫方法,体会到保持校园整洁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3.4 构建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入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观念、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总结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雷小花 . 读写算 ,2022(25)
[2] 培养法治意识 共育道德之花——谈谈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 . 俞文英 . 教师 ,2020(22)
[3]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 王伟 . 试题与研究 ,2024(08)
[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法治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王欣怡.考试周刊 ,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