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王春月

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建农分校11002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跨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使命。然而,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数学课堂多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差,迫切需要转变。跨学科整合通过将数学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与交流,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对此,笔者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意义

1.1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内容抽象,且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内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跨学科整合则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1.2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

跨学科知识整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还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1.3增强学科间的联系

传统模式下学科之间往往被划分为独立的领域。然而,当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时,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辅相成的特点,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建立起更为完整和深入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1.4拓宽学生视野

跨学科整合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入艺术中的图形设计原理,让学生不仅理解几何图形的数学属性,还能欣赏到其美学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2.1融合科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综观历史,科学发展与数学地位息息相关。每个重要的数学突破都会在某个时期推动科学进程。从教育视角出发,小学数学与科学皆具基础性和实用性特性。因此,教师需深入探讨二者间的内在关联,巧妙整合科学知识于数学课程中,使学生深切体会数学课堂的丰厚内涵及独特魅力,从而加深对科学价值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与科学知识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以“测量”一课为例,测量涉及对事物具体属性的量化,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轻松。这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常识,借助科学实验模式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学中以“长度测量准确性探究”为主题,开展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去测量长短不一的物体,探索测量工具精度与测量结果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如果仅进行一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学生往往难以信服。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多次测量实验,模拟不同的测量场景,像测量弯曲物体、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情况,认真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通过反复测量和对比不同的测量数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测量结果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测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这种教学策略既拓展课堂形式,增加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用科学观点解决数学难题的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提升教师素养助力跨学科教学

此外,教师的综合素养是跨学科整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应组织专题培训和跨学科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多学科知识,提升整合教学能力。在教学“加与减”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增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成效。教师通过策划数理与艺术跨学科整合任务,让学生借助加减法运算去设计图案。开展任务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启发,像计算购买文具的花费、分享物品的数量等。当学生进行运算时,运用加法求总数、减法求剩余或差值等规则,去设计一个独特的艺术图案。教师亲自示范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计算图案各部分的数量、位置关系,比如图案元素的排列数量增减,助力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加减法知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协同完成图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加减法让图案更具美感和创意,这既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又能提升艺术创作能力。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随时解答学生运算时的困惑,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纠正计算失误。通过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方式,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加与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2.3渗透思政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找出合适的教学切入点,让思政知识与数学知识实现深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受到思政熏陶,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与道德素养,树立正确三观。如在教学“分一分与除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生活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参与到校园图书整理的任务中。活动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图书馆里不同种类、数量众多的图书进行合理分类摆放。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把图书按照文学、科普、历史等类别区分开来。而在统计每个类别图书数量以及将这些图书分配到不同书架区域时,除法知识便派上了用场。比如,已知某类图书有一定数量,要平均分配到几个书架上,学生们通过除法运算就能确定每个书架应摆放的图书数量。学生们在小组协作中,积极讨论、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清点图书数量,有的负责记录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分一分与除法”的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也让学生明白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社会公德心,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的双提升。

结语

总之,跨学科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习兴趣,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充分践行于基础教育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春芳.小学数学课堂中跨学科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25,(04):71-73.DOI:10.14161/j.cnki.qzdk.2025.04.028.

[2]张妍妍.基于主题任务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5,(04):166-168.

[3]曾春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分析[J].读写算,2025,(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