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德育融入思考
王结桃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246660
【摘要】每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双减”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文章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了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渗透德育,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德育
【正文】从教科书中发掘道德教育材料,初中数学教科书既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一座蕴涵着丰富道德教育因子的宝藏。老师要仔细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把道德教育巧妙地编入到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在深入分析数学观念的同时,让学生们去发掘和领悟它所包含的人文关怀。通过抽象和具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去感受数学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感,让学生既能熟练地掌握数学技巧,又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整体素养,这样才能将数学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进去,让道德教育的效果得到充分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德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能够认真听课,勇于发问;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和同学们和谐地协作,一起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经过特定的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另外,德育教育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德育行为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为顺应国家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者都要特别注意德育,把德育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和数学资源中的德育因子,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数学素养。
二、初中数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2.1立足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内涵
在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下,利用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要与之相适应,就必须在课堂之前,仔细研读数学教科书,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德育教育的视角,深入发掘教科书中的德育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和数学教学更好地融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多花些时间去研究当前初中所用的教材,并将每个知识点背后所包含的德育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讨论,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领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以初中生在几何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的沪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对顶角》为例,在数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推理,怎样证明对顶角相等,是一道很严格的数学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顶角相等的推论,将其巧妙地整合到德育课的有关内容中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实测或者是旋转对比的方式进行检验,在指导学生进行推理的时候,老师要与推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虽然数学推理的活动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十分困难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才能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在初中生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学生将会面临各种实际问题,合理地运用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把推理的方法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就可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持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2.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紧密地围绕着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展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沪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例,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通过它,我们能够对数学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有一个非常直接的了解,这对于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帮助决策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可以将统计图表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目前的人口政策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而相关的政策也和学生们所受的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主动地指导学生们运用统计图表的有关知识,并将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全国各省人口数据进行绘制。通过观察图表,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各省份间人口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继续加强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德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德育教育的效果。
2.3借助小组合作,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单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的,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每个学生都要求有很强的合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去。初中数学老师要对这种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把德育教育全面地融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之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来,唯有给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是初中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们互相帮助,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老师可以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主动进行小组合作,把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小组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对同学进行分组,保证每个组都有一位数学优秀的同学作为组长,领导小组里的其它成员去研究和探索三角形的知识。因为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特有的心理和认知特征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帮助小组成员,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性教学任务,只有从德育的视角来指导学生,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结束语】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要做到自然妥帖,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保红,杨莹.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特征及其资源发掘[J].初中数学,2022(1):86-88.
[2]杨冉.初中数学教材德育资源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