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分析
吴洁
无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 选取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高龄产妇(年龄≥35 岁)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实验组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防治策略。分析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慢性病史、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是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实验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新生儿窒息、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治策略,可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危险因素;防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高龄产妇 100 例,年龄 35 - 45 岁,平均(38.5±2.8)岁。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 35 - 44 岁,平均(38.2±3.0)岁;初产妇 28 例,经产妇 22 例。实验组产妇年龄 36 - 45 岁,平均(38.8±2.5)岁;初产妇 30 例,经产妇 20 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35 岁;单胎妊娠;孕周≥28 周;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孕期中途转院或失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孕期保健,包括定期产检(测量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孕期健康教育(讲解孕期生理变化、注意事项等)、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监测(如胎动计数)等。
1.3.2 实验组
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防治策略:
危险因素评估:详细询问产妇病史,包括慢性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家族遗传病史、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熬夜等)、孕前 BMI 等。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重点管理。
健康指导:
饮食指导:根据产妇孕前 BMI 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指导产妇合理补充钙剂、铁剂等营养素。
运动指导: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孕期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以增强体质,控制体重增长。
生活方式干预:劝导产妇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疾病防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定期监测血压,对于血压升高的产妇,及时给予降压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防治:在孕 24 - 28 周进行 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其他并发症防治:对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产妇,协同相关科室进行综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1.4 观察指标
危险因素分析:收集产妇年龄、孕前 BMI、慢性病史、孕期不良生活习惯等资料,分析其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
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
妊娠结局: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前 BMI、慢性病史、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是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 1。
2.2 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3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窒息、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高龄产妇的比例逐渐增加。高龄产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生殖系统功能衰退,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适龄产妇。妊娠并发症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异常、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1]。因此,探讨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孕前 BMI、慢性病史、孕期不良生活习惯是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年龄的增长使得女性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血管弹性降低,对妊娠的适应能力下降,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孕前 BMI 过高,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的发病风险[2]。有慢性病史的产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妊娠期间由于身体负担加重,病情容易加重,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本研究对实验组产妇实施了针对性防治策略。通过危险因素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重点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控制产妇体重增长,改善身体代谢功能,增强体质,从而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疾病防治方面,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常见并发症进行早期筛查和积极治疗,有效控制了病情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实施针对性防治策略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3]。这充分说明,针对性防治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明确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如加强孕期保健、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疾病防治等,可有效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高龄产妇的管理和关注,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提高高龄产妇的妊娠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文娟,尹绪爱.高龄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09):83-87.
[2]巫银霜.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23.DOI:10.26994/d.cnki.gdlyu.2023.000811.
[3]刘彬.高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血脂变化及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J].西藏医药,2022,43(0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