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花鼓戏小生角色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与未来

作者

高宝华

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摘要:小生角色在花鼓戏中,不仅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现代社会进步的脚步伴随着传统表演形式的逐渐退场与青年演员培养创新发展方面需求迫切。文章旨在探讨其历史与现状,并分析继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同时阐明未来发展。文章使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手法深度解构小生角色艺术特质及表演风格,还有目前继承状态以及所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花鼓戏;小生角色;传承;发展

引言

花鼓戏,作为我国湖南省特有的传统戏曲之一,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深受观众喜爱。而作为花鼓戏中的重要角色,小生角色以其英俊潇洒、聪明机智的形象为人熟知,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象征,还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花鼓戏小生角色的历史与现状

1.1 花鼓戏小生角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湖南省的花鼓戏,作为一种地方性戏曲最初是民间娱乐活动的一部分。其形式深受湘潭、岳阳等地的民歌、地方剧种和庙会艺术的影响,逐渐在20世纪初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花鼓戏小生角色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由传统戏曲中的“生”字角色演变而来,主要扮演英俊潇洒、才子书生类型的人物。随着花鼓戏的演变,在表现形式上逐步加入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包括语言、舞蹈及唱腔等元素,使其具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到了20世纪中期,花鼓戏进入了其发展的高峰期,小生角色的演出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完善,成为花鼓戏中最为人们喜爱的角色之一。

1.2 小生角色的基本特征与艺术表现形式

通常,英俊、聪明、机智的青年男子是花鼓戏小生角色的主要形象。在塑造其内心世界过程中表露出温文尔雅和聪明机智的性格。情感寄托于丰富的唱腔之中。服装、化妆以及身段等因素则遵循特有规范,注重简洁线条感强烈的姿态,并偏好柔和面部妆容,突显“温润如玉”形象里所透出的人物气质。相较于其他戏曲角色,小生活泼而灵动地吸引观众注意力。其唱腔上继承了传统戏曲的韵律,不过地方化的改编过程中,也加进了更多地方音乐元素,这就让小生拥有了一份别具一格并带着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

1.3 现阶段小生角色的传承现状

花鼓戏小生角色,由于其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仍然吸引着一定的观众群体,在传统戏曲爱好者中享有较高声誉。现代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年轻一代观众兴趣的变化导致花鼓戏观众逐渐减少,小生角色的传统表现形式在现代舞台上显得过时且缺乏创新性,进而导致传承困境[2]。现代戏曲教育体制的缺陷和花鼓戏相较于京剧、昆剧等传统大剧种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使得年轻演员的加入和专业培训体系的完善面临较大难度。尽管一些戏曲学校和剧团正在努力推动花鼓戏的传承,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仍使得花鼓戏小生角色的传承显得力不从心。

1.4 小生角色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在花鼓戏小生角色的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传统戏曲观众群体的老龄化与年轻观众群体对花鼓戏及其小生角色兴趣的逐年下降。这导致剧团生存压力增大,同时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戏曲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文化影响力。花鼓戏演员大多通过口传心授的非正规化教育模式学习,在当今教育体系中显得十分薄弱,以及由于花鼓戏演员生活压力大、收入较低导致许多潜在的年轻演员并未选择这条道路,直接导致小生角色人才的缺乏。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形式相对固守、缺乏创新,使得一些观众认为其表现手法过于传统、单一,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对多样化娱乐体验的需求。

2 花鼓戏小生角色的未来发展路径

2.1 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融合

花鼓戏小生角色的未来发展,不只需要延续传统艺术形式,更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尚需注入文化创新。将小生角色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则需要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需求。一方面是介入现代音乐元素与舞台技术如灯光、 音响以及视频投影等工具,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和视觉冲击力,打破单一感受带给人们对于花鼓戏舞台呈现的一种全新体验。另一方面,剧本内容也可以试着融入些许当今社会元素,并探索富含时代气息的主题。这加强了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结性,同样使小生角色通过情感丰富表达和个性化演绎而引起深度共鸣,与当代观众产生更深层的共鸣。

2.2 小生角色艺术性与现代观众的需求对接

传统花鼓戏的小生角色以其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典雅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但在现代娱乐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下,未能完全契合年轻观众变化的审美和兴趣。因此为了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需要在艺术性与现代观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吸纳现代戏剧和影视表演的元素,使小生角色的表现更加生动和细腻。例如现代戏剧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方式可以为花鼓戏小生角色的演绎提供新的灵感,使其表演更加贴近现实,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同时加强演出中的互动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灯光、音效、视频投影等提升舞台的表现力和沉浸感,通过舞台互动和故事情节的变化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观剧体验。小生角色的形象设计也可以适应现代审美趋势,在保留传统精致外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服装的设计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既保留传统的优雅,又加入创新的设计,使其具有时代感。

2.3 传承路径的多样化:青年演员的培养与发展

为打破传统小生角色传承中的瓶颈,构建多元化的演员培养路径,戏曲学校和艺术院校加大花鼓戏专业培训方面强度。专项课程设置必须穿插花鼓戏的基本理论与技艺,使得学生专业水平获得提升[3]。现代媒体平台是花鼓戏广泛推广与普及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字时代,在线教育和网络平台风头正旺,地域限制已经不复存在,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门槛更低了。通过各种手段,比如网络课程、戏曲大赛等发掘并塑造那些具有潜力的青年演员。剧团和专业院团对新一届演员选拔重点必须注重创新意识与艺术表现力,并以此为导向进行个性化方案设计。保持花鼓戏传统特色同时也要留给他们足够空间去尝试新的艺术创新。

结语

面临挑战的同时,花鼓戏小生角色传承与发展也隐藏着无限机遇。实现新时代下其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既要保留住传统艺术精华,又需通过创新文化并满足现代观众的期待,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强化演员培训、优化传承手法,再加上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相结合,促进花鼓戏小生角色拥有全新的艺术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山峰. 数字化视域下的光山花鼓戏传承与发展 [J]. 中国戏剧,2024,(11): 67-68.

[2]李小娜,吕金玲. 淮北花鼓戏表演特点融入高校舞蹈表演教学研究 [J]. 戏剧之家,2024,(30): 58-60.

[3]王容,马兴雨,陈雯静. 浅析民族声乐作品《洗菜心》中花鼓戏润腔的运用 [J]. 牡丹,2024,(20):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