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科创基地的设计思路
郭虓 于杰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以某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科创基地为例,分析和探讨科创基地的设计思路,为以后此类科创基地的设计有所启发。
关键词:设计思路;科创基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 科创基地定义
科创基地通常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特定区域或平台,其区域或平台一般是由建筑群体组成的园区作为其载体。
2 研究目的
科创基地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构建一个高效、协同、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吸引和培养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因此,如何设计实现其价值,是建筑师们设计的重点。本文以某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科创基地为例,分析和探讨其设计思路,为以后此类科创基地的设计有所启发。
3 研究对象
本文分析研究的对象,具体有两处,一处为怀柔某科创基地(以下简称怀柔科创基地),一处为宁波象山某科创基地(以下简称象山科创基地)。
怀柔科创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个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国际合作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象山科创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定位是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创新研发平台,成为集团在南方的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怀柔科创基地与象山科创基地,一南一北,都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各自区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基地。本文要从总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空间环境、建筑形象四个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提炼出科创基地的设计思路。
3.1 总平面布局
总平面布局是规划的核心内容,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能分区、流线整合、空间营造、生态融合等多方面因素。
怀柔科技创新基地总图布局打破传统的“大院+围墙”模式,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格局,使基地与城市相互渗透。基地内的绿地景观同时也是城市公园,为科研人员和市民共享,提供了学术交流、休闲活动、游览观光的优雅场所。总平面布局充分考虑与城市空间的衔接与渗透,形成开放包容的氛围。
象山科创基地的总平面布局设计体现了功能分区明确、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理念,其总平面布局充分考虑了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生态友好型的科研基地。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绿化设计,为科研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柔科创基地和象山科创基地的流线设计科学合理,确保人流、物流、车流互不干扰。
人流流线:办公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流线分开设计,避免交叉。办公人员可通过园区主入口进入办公区,生产人员则通过专门的通道进入生产区。
物流流线:物流通道独立设置,直接连接生产区和物流仓储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迂回和拥堵。
车流流线:园区内设置环形或网格状的道路系统,确保车辆能够快速进出和通行。主要道路满足大型货车的通行需求,包括足够的宽度和转弯半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总结出总图布局的设计要点如下:
关联性: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
集约性: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成链性:构建产业链整合机制,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合作性:作为开放合作的平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
可持续原则: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科创基地的总平面布局应能够实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清晰、空间宜人、生态友好,为基地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功能分区
怀柔科创基地和象山科创基地均包含了生产区、研发办公区、生活配套区、公共服务区,各功能分区明确且合理,并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布局,以实现高效运营和协同发展。
怀柔科创基地,将科研实验室、倒班宿舍、职工食堂、科研办公等功能均分布在同一座建筑群体内部。科研实验室主要布置在首层至三层,四层及以上为办公空间。会议中心及食堂等共享空间布置在园区中心位置,方便科研人员的日常使用。基地东侧布置了占地面积较大的中试验证车间。西侧较为规则的用地布置各家科研部门,每个科研部门均采用南北向的建筑布局。
象山科创基地,将科研实验室、职工食堂、科研办公、会议中心、生产车间,环绕着中心大花园布置,并在二层通过连廊连接,把各个功能分区串联了起来,方便基地内人员便捷的穿梭于各功能区域。国际交流及会展中心、住宅区和幼儿园区域相对独立,方便直接对外联系。
怀柔科创基地和象山科创基地的设计,功能分区注重功能复合与集约高效,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和竖向交通,形成综合立体的科研空间。这种布局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还促进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互动。打破了传统单一功能的布局模式,提高功能混合度,这种混合功能布局不仅能满足科创人群的工作需求,还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减少工作与生活之间的通勤时间。通过强化功能联系,尽管功能分区明确,但各功能区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联系。通过地上地下连接,将各功能区串联起来,保证了各功能区之间的使用流线合理、明确、流畅。此外,还通过设置共享空间、交通网络等方式,促进不同功能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总结出各功能分区的设计要点如下:
生产区:集中布置厂房和生产车间,确保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生产区靠近园区的主要物流通道,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研发办公区:位于园区的入口或中心位置,便于对外展示和吸引人才。研发办公区和生产区有一定的隔离,同时保持便捷的联系。
生活配套区:包括员工宿舍、食堂、商业设施等,满足园区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生活配套区与生产区和办公区相对独立,但交通便利。
公共服务区:如会议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等,均设置在园区的中心位置,便于各功能区共享。
3.3空间环境
怀柔科创基地的空间环境绿色多元,基地内部设计了立体多元的共享景观及公共空间,包括观景屋顶、研讨屋顶、休闲步道、入口广场、下沉庭院、休闲庭院、宣讲庭院、景观步道等。这些空间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舒适的交流和休闲环境,也体现了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创新灵活的内部科研空间,打破传统布置方式,围绕中庭设置灵活休闲座椅,创造移动办公、协作交流的工作场景。通高的采光中庭为科研空间提供了充裕的自然光线,体现了前卫、创新的设计理念。
象山科创基地,坐落于象山大目湾新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友好型的科研园区。园区设计注重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融合,营造绿色、宜人的工作环境。空间设计多元化:注重交流空间的打造,设计了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如架空层、平台、庭院等,营造丰富的空间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基地内和周边区域水域面积比重较高,水成为低碳设计的亮点。以人水和谐的理念为核心,以水资源综合利用、景观水体生态健康维护、水体生物生态修复,形成复合的低碳水生态示范效应。形成人水和谐的格局。同时,室内空间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功能区域可灵活组合和拆分,适应不同规模的研发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总结出空间环境设计的要点如下:
科创基地的空间营造应注重开放性、活力和生态性。
应设置开放空间,包括中央广场、绿地、休闲步道等开放空间,为基地人员提供休闲和交流的场所。应结合自然地形和植被,打造生态景观,如山体景观、水系景观等,提升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设置多功能建筑和公共设施,营造充满活力的园区氛围。
3.4建筑形象
怀柔科创基地稳重典雅的建筑形象设计,表现出稳重、典雅、大气的气质,突出“中国机械工业领航者”的战略定位。设计采用中正规矩的建筑体量配合虚实相生的立面构图,既凸显央企沉稳、内敛的精神气质,又具有科技园区的创新内核。建筑外立面采用浅米色石材、装配式幕墙单元、装配式干挂石材等材料,使整个园区建筑风貌统一纯粹。整体色彩简洁明快,以浅米色和灰色为主色调,搭配局部的暖色调装饰,营造出科技感与舒适感并存的视觉效果。裙房部分采用玻璃幕墙结合仿木金属板,加强建筑的尊贵感;塔楼部分则以涂料为主,辅助金属条线型装饰,做到远近有别,分区设计。
象山科创基地,其建筑形象设计充分融合了现代科技感与传统江南水乡的特色。白墙青瓦小桥流水,是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和环境的写照。象山科创基地的建筑形象采用现代建筑设计语言描绘“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意境,营造别有一派恬静内秀的江南韵味。通过现代化的转译:灰白色墙体、深灰色屋顶、红铜色花窗、提取传统的万字纹、如意纹,刻画建筑细部。充分展现业主饱含经典传统且充满创新精神的风采,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建筑外立面采用深灰色、灰白色陶板、米白色石材、红铜色彩钢板等材料,来描绘“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意境,也不失时代的创新和表达。
通过以上分析,可总结出建筑形象设计的要点如下:
3.4.1 体现科技感与创新性
现代材料与技术的运用:采用玻璃幕墙、金属材料等现代建筑材料,不仅能够体现现代感,还能通过光影变化、色彩搭配以及表面纹理处理增强视觉效果。
独特的造型与线条:运用动态的线条和形状展现建筑的动感,例如采用大跨度梁、悬挑结构、空间桁架等现代结构技术,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造型。
科技元素的融入:从精密的科技器件肌理中提取立面灵感,采用金属遮阳板、玻璃双幕墙体系等,体现科技感和未来感。
3.4.2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分析周边的植被、地形、光照方向等因素,设计建筑的造型和朝向,使其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与城市肌理的统一:考虑周边建筑的风格和色彩,确定设计语言,使建筑与城市景观相融合。
开放的城市界面:设计开放的城市入口广场和景观花园,形成向城市延伸的视觉通廊,增强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
3.4.3 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功能与立面设计的统一和协调:根据科创基地的功能需求,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和竖向交通,形成集约、复合的立体布局。注重建筑的尺度感和人性化体验,通过设置空中花园、休闲步道、下沉庭院等公共空间,营造舒适的工作和交流环境。保持建筑立面的简洁性,同时通过模数化的分隔、色彩与线脚的变化,形成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的建筑形象。
3.4.4 品牌与文化特色
高识别性的入口与标志:精心打造高识别性的入口广场和建筑标志,彰显科创基地的品牌特色。
文化元素的融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企业的文化理念,设计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细节,提升建筑的文化价值。
通过以上设计要点,科创基地的建筑形象不仅能够体现科技感和创新性,还能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成为城市中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地标性建筑。
参考文献:
[1]陈竹、陈日飙、林毅. 现代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2]张嵩崴. 现代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J].北京:城镇建设,2021(3).
[3]尹碧涛. 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J].新加坡:工程与管理科学,2024,6(9).
作者简介:郭虓(1986~),男,北京,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
于杰(1978~),男,北京,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