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中跨学科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反思
吕芸
广宗县核桃园中学 054600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天然具备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优势。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七年级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世界、理解文化及培养审美能力的平台,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跨学科教学的深度与效果。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有效应用跨学科教学方法,推动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实教学中跨学科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与跨学科整合能力不足
七年级美术课堂中,教师常常面临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讲解《用美术介绍我自己》单元中的《人像作品探秘》一课时,涉及到人物结构比例和与之相关的生物学或解剖学内容,但部分美术教师对人物骨骼、肌肉等结构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指导学生绘制时,无法清晰解释人像绘制中比例与动态的关系。此外,跨学科合作也常停留在形式化层面,难以在课程中有效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影响了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的碎片化与随意性
现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跨学科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理解[1]。如第三单元《用色彩助生活》,《把握色彩规律》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色彩搭配与生活中的应用,但一些教师未能结合物理学的光谱知识或化学染料的构成原理,导致色彩理论的讲解仅停留在表面。此外,课堂设计常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主,缺乏整合学科内容的系统性规划,学生难以通过课堂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兴趣与思维培养效果参差不齐
七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对跨学科教学的接受度不一。一些学生在学习《设计美好家居》单元中的《让空间更舒适》时,能够积极参与空间设计活动,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创意建议,但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空间布局的比例关系或设计方案的测算,影响了学习效果,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四)教学时间与课程安排的冲突
七年级美术课时有限,跨学科教学与传统教学任务之间存在冲突。以第七单元《传统工艺——陶艺》的《追根溯源》一课为例,教学内容涵盖了陶器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制作过程,但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只能粗略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原理,未能详细说明陶土的化学成分及烧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限制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全面理解。
二、创新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方法(一)强化教师跨学科知识储备,提升课程深度
在跨学科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拓展自身的学科知识与视野,全面理解相关学科内容[2]。例如,在讲授第六单元第二课《碑刻与拓拓》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文字结构与历史背景,结合文学和书法的专业知识,与历史教师合作,提出问题:“在拓片制作的过程中,材料和工具对作品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拓片制作,了解碑刻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设计主题化跨学科内容,提升课堂的整体性
通过主题化设计整合跨学科资源,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零散的问题。例如,在第四单元《书籍装帧设计》单元的《创意书籍》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工业设计与文学内容,引导学生设计符合特定主题的创意书籍封面,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对设计美学与文学表达的理解。
(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采用问题驱动与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第八单元《祖国更美好——国庆欢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经典艺术作品如何表现爱国主题,例:“艺术家为什么常用红色来表达爱国情感?如果让你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与实践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表达的意义,并发展多维度的思维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推进跨学科教学深入
为解决时间冲突问题,教师需要在课程规划中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内容节奏[3]。例如,在第五单元《设计美好家居》的《让居室更美观》中,教师可以聚焦家居设计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绘制家庭布局图,结合几何知识计算空间面积与比例,从而在实践中体验设计的逻辑性和美学价值。
三、创新思维应用中的实践反思
(一)反思教学设计的深度与精准
跨学科教学设计应避免表面化,注重挖掘学科核心内容与联系。教学中,部分课程设计过于简单,难以达到跨学科整合的深度。
(二)反思课堂流程的可操作性与效果
在实际课堂中,跨学科教学的流程设计较为复杂,学生容易在探究环节中迷失方向。例如,项目式学习若未清晰设定任务目标与分工,部分学生会因不知所措而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师需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优化,确保课堂的顺畅与高效。
(三)反思教师角色的适应性与引导力
教师作为跨学科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与引导能力[4]。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思维潜力。教师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更好地承担跨学科教学引导的角色,且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与任务难度,以提高整体参与度与学习成效。
结语:跨学科教学作为初中美术课堂的重要创新方向,为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强化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主动性以及合理规划课堂时间等策略,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路径。未来,美术教育应进一步探索多元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加系统化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多维度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协作和实践交流,将成为推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的关键,为初中美术课堂注入更多可能性和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钟璐.跨学科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2] 李齐琪.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 跨学科教学” 例析[J]. 文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2022,(01):65-67.
[3] 张 丽 . 跨 学 科 视 角 下 初 中 英 语 任 务 型 教 学 实 践 与 探 究 [J]. 英 语 教师,2017,17(08):130-132.
[4]林拱标.初中生物学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分析[J].教师,2020,(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