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读写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刘桂芳

黑龙江省鹤岗市东方红小学 154100

古诗词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独特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蕴丰富,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审美力。另一方面,其中蕴含的文化传统思想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往往存在形式化、碎片化、重视积累不重运用的问题,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度和创造力都比较缺乏。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目标重语言积累与文化传承,重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体验,通过诵读、赏评提高学生语言感知的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同时强调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仿写、续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整体目标是为了达到知识、能力、情意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及核心语文素养,能适应社会进步的新时代的小学生,使其终生受益。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积累轻理解与运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积累、轻理解、轻运用的现象,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学目标定为学生能掌握古诗词的字词内容及背诵要求,没有关注到对古诗词内涵的深刻挖掘和审美感悟的培养。这样的积累性教学使学生在接触古诗词时,觉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去学习探究的兴趣。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也往往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当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的情况,不少教师仍旧依照“讲解—背诵—默写”的传统模式,忽略了多样化且有趣味化的教学手法,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很难形成对于古诗词的深刻体会和个人感悟。教学缺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安排多样的活动之类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不能很好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读写教学的有效策

(一)读悟结合,提升审美与理解

小学语文古诗词读写教学之中,读悟相融是一种改善学生审美及领悟能力的策略,教师要安排多种形式层次的朗诵,让学生一遍遍读,仔细体味,体会诗词的节奏美与言语美,提高学生的语感体验。并且老师还要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考,在领悟中感受,通过展开想象、回想等办法,来深刻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及其感情色彩,进而加深审美素养与文化认同感。读悟相结合就能使学生走近诗词里头,引发兴趣,深化理解,这给以后表达和创造给予根基。

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望洞庭》这首古诗中,教师可以采用读悟结合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领悟能力。教师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句,感受其中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并激发起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在对诗文意思的把握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结合诗中描写到的“洞庭秋月”以及“碧水如镜”这些意象,促使他们展开想象,进而感悟诗人对景物的热爱之情。这样,就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其审美素养,使他们在诵读和感悟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词文化的喜爱。

(二)写仿结合,促进表达与创造

阅读和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个别学生学习较为吃力的模块。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在掌握古诗词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模仿与创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尝试用诗词的形式表达个人见解与情感,增强写作的真实感与创造性。写仿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望天门山》古诗在学习过程时,教师带领学生仔细品读古诗中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等句,感受这些句子描写的壮丽的山水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自然景色进行仿写,描述一下家乡的山川、河流等,运用简洁又有趣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通过仿写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情境浸润,增强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读写教学当中,情境浸润是加强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办法,它借助营造接近诗词意境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情感体验里面感受到诗词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他们领悟作品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诗的意境中去,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加强他们对诗词的美感体验。而且,情境浸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欣赏美和制造美方面的本领,进一步推动学生审美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加强。

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出塞》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浸润的策略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出边塞辽阔荒凉的场景以及将士们奔赴战场的场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与家国情怀。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配以音乐朗诵或者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去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的含义,还能加深对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认知。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读写教学正面临转型升级。未来的教学要更重视读写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兴趣,加深理解,提升审美趣味。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会普遍采用,古诗词教学将变得更生动、有趣味。教师更要创新教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力提升,从教知识转向教人做事做人,古诗词教学将更好传承中华文化,造就新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伍娟.小学语文,改革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下,2022(6):1.

[2] 宋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