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特征及实践路径

作者

覃柳航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宝石幼儿园 518108

引言

近年来,很多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希望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以及自立自强的生活意识。教师从现实生活取材,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取得了诸多成果。

1 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生活性:聚焦幼儿未来生存技能劳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习得,更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独立生存的关键方式,其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深深植根于生活之中。教育的真谛藏匿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二者紧密相连。一方面,劳动教育生活化应贯穿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从教育理念到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均应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应指向未来,关注幼儿的未来生存,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2 体验性:强化幼儿感官体验

幼儿应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激发对知识的兴趣。幼儿是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幼儿园应在活动中突出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依托幼儿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带动其劳动情绪,激发其对劳动活动的参与兴趣,培养幼儿在特定情境中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对生活和劳动的理解更加深刻,产生在劳动情境下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劳动技能的掌握与感悟。

1.3 具体性:落实劳动育人策略

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具体性要求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生活场景,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生活劳动场景为主要内容,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劳动活动革新,符合幼儿劳动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改革要求。同时,劳动教育生活化通过紧扣生活化劳动环境、拓展生活劳动途径、精细设计生活劳动策略,实现幼儿劳动教育与生活衔接的具体化、科学化。

1.4 开放性:突破传统教育框架

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开放性指劳动场景、参与主体的开放,涵盖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多个方面,旨在营造基于生活、师生平等、充满活力的劳动育人氛围。生活化教学打破了静态劳动教材的束缚,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灵活地选择适合幼儿的劳动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可引导幼儿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融入社会,拓展户外教学空间,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获得真实的劳动参与体验,从而深刻理解劳动与生活的关系。

2 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2.1 设计生活化主题活动,深化劳动观念

通过设计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例如,开展“我是小小园丁”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种植和养护,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劳动教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幼儿生活的具体实践,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2 家园共育推动生活化,发挥教育合力

推动家园共育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劳动习惯养成,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劳动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独立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然而,要持续培养幼儿养成好的劳动行为习惯,须发挥家园教育合力,实现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常态化开展。首先,教师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生活化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家长应明确自身在幼儿劳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与幼儿园共同设计与制订劳动任务和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合理利用家庭资源,为幼儿创设恰当的生活化劳动任务,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其次,幼儿园根据幼儿成长发展的需求制定关于家务辅导的策略,建立家园双向沟通机制。例如,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参观,了解园方劳动教育计划及家园劳动共育发展规划,交流家庭劳动教育的经验和心得,认识到要给予幼儿家庭劳动教育支持和激励,促进家园劳动教育理念一致。最后,除传统的家务劳动作业清单外,幼儿家庭劳动教育还可以引入社区服务活动,如参观社区医院、环保站等,拓展幼儿劳动实践领域,让幼儿了解劳动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提升幼儿劳动技能,强化其劳动认知。

2.3 一日活动生活化,锤炼劳动能力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巧妙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使幼儿在自然的日常活动中锤炼劳动能力。例如,在晨间活动时,安排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值日生”,负责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简单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秩序感。午餐时间,引导幼儿参与餐前准备和餐后清理,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和卫生习惯。午休后,组织幼儿进行教室环境的整理和清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此外,户外活动时,可以安排种植、浇水、捡拾垃圾等任务,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意义。通过这些具体而细致的日常活动,幼儿不仅能够逐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引导,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结语

综合上述,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不仅需要幼儿园内部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通过构建一个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应关注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推广这一教育模式,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并参与到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中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吉艳.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好家长,2024(7):42-44.

[2]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