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节奏感与审美感知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豪豪

常德市第一幼儿园 湖南常德 415000

1 引言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正是处在感知觉发展迅速的时期,音乐游戏这种具有音乐与游戏结合的教育形式,对于小班幼儿节奏感与审美感知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价值。音乐游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可以吸引小班幼儿的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素养。

2 音乐游戏应用于小班幼儿音乐教学的适用性

2.1 符合小班幼儿爱玩的特点

小班幼儿一般在 3 岁左右,正处于爱玩的阶段,在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中,幼儿们可以扮演小兔子,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2 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交发展

小班幼儿刚脱离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时,常因陌生感产生抵触情绪。音乐游戏为他们搭建了自然互动的桥梁,让社交在轻松氛围中发生。例如在《拉个圆圈走走》游戏中,幼儿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跟着音乐节奏走、停、转身,过程中需要关注同伴的步伐节奏以防碰撞,还会在转身时与新同伴对视微笑。教师可设计 “传递乐器” 环节,让幼儿用递接沙锤的动作说 “请”“谢谢”,在递接间学会礼貌交往。这类互动让幼儿逐渐明白 “等待”“配合” 的集体规则,在不知不觉中适应集体,社交能力在游戏中自然提升。

2.3 带给幼儿愉悦的音乐体验

小班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高,轻快的音乐能直接触动他们的情绪。教师选择的乐曲多为 8 拍或 16 拍的简单结构,搭配重复的歌词和拟声词,如《拔萝卜》里 “嗨哟嗨哟” 的节奏,既贴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又能让他们快速跟上旋律。在游戏《声音魔术师》中,幼儿用小铃鼓跟着音乐摇出 “叮叮” 声,或用手拍腿模仿 “咚咚” 的鼓点,当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完美契合时,会露出成就感的笑容。这种 “能跟上、能参与” 的体验,让幼儿从被动聆听转为主动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感也更深刻持久。

3 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作用

3.1 身体动作感知节奏

小班幼儿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表现内心的喜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在良好的教育引导下,小班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身体的动作来反映音乐的内容。例如在音乐游戏《身体音阶歌》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一边拍手一边跺脚,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切实感受节奏的变化。通过这类游戏,幼儿既可以进行简单的律动,也可以逐渐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3.2 聆听音乐强化节奏感知

教师可以从音乐聆听入手,结合幼儿园音乐特点,设计“听说游戏”。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聆听兴趣,在听说游戏中引导幼儿体会音乐节奏。例如播放一首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再以拍手的方式表现听的节奏。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听觉和音乐的感知能力,又能加强节奏感。

4 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审美感知力培养的作用

4.1 创设审美情境

音乐游戏可以创造各种多样的情境,让幼儿投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去,感受音乐营造的氛围,培养审美感知力。又如在音乐游戏“森林音乐会”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道具布置出森林的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伴随着各种模拟动物叫声的音乐进行表演。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音乐带来的艺术气氛,增强了幼儿对于美的感知。

4.2 激发审美想象

音乐具有抽象性,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游戏中,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自由想象。再如欣赏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时,幼儿可能会想象自己在美丽的花园里漫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听到鸟儿的歌声,这样审美想象的刺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审美知觉。

4.3 培养审美评价能力

音乐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音乐、自己和同伴的表现等进行评价。又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游戏中的哪一段音乐,为什么喜欢。这样,慢慢培养幼儿的审美评价能力,使幼儿能更好地感知、欣赏音乐美。

5 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节奏感与审美感知力的教学策略

5.1 乐曲的选择要有利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中教师对乐曲的选择非常重要。小班幼儿一般能很好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再如《石头剪刀布》这首歌,节奏简单明快,歌词朗朗上口,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轻松学会哼唱。这样便于记忆的乐曲,能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很好地随着音乐节奏活动,丰富对音乐的感知。

5.2 设置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游戏

在游戏活动扮演,让幼儿扮演小蜜蜂,伴随着音乐在模拟的花丛中飞舞采蜜。这种情境性游戏能够极大地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培养节奏感与审美感知力。

结论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节奏感与审美感知力培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和积极作用。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契合幼儿爱玩特性、有利于社交发展、能带来愉悦体验、符合培养目标等方面。比如,在节奏感的培养上,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聆听强化和节奏练习游戏等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上,通过创设审美情境、审美想象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等,可以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乐曲的选择便于旋律记忆、游戏的设置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音乐游戏的引导要适时合理等教学策略,以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了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以,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力,王聪.小班音乐教学的游戏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2):53-54.

[2]毛萍.利用幼儿音乐游戏减轻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19,(01):211.

[3]陈懿婷.小班幼儿音乐游戏探析[J].新丝路(下旬),2016,(02):77+76.

[4]钱广娟.趣“演”绘本——谈小班幼儿绘本剧改编《小蝌蚪找妈妈》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104.

[5]莫念.音乐游戏中如何缓解幼儿害怕心理——以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243-244.

[6]谭晓明.游戏审美教育的三大操作要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34.

作者简介:张豪豪(1986 年 7 月),女,汉族,湖南省常德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学校职务:副园长,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幼儿园游戏美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ND23367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