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策略

作者

吕科研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23

关键字:双碳目标;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策略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肩负着重要的减排责任。绿色建筑凭借其节能、环保、可持续等特性,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方向。然而,绿色建筑在推广过程中面临造价较高的难题,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大规模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碳”目标对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影响

(一)推动造价管理理念转变

“双碳”目标促使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从传统注重建设成本向全生命周期成本转变。传统造价管理主要关注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而绿色建筑强调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利用。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不仅要考虑建设初期的投资,还要综合考虑运营维护阶段的能源消耗、设备更新等成本。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门窗系统,虽然建设初期成本较高,但在运营阶段能显著降低空调和采暖能耗,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总体成本可能更低。这种理念的转变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具备全生命周期视角,全面评估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

(二)增加造价管理复杂度

绿色建筑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这些创新元素的应用使得造价管理的复杂度大幅增加。一方面,新技术、新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供应不稳定,增加了成本估算的难度。例如,一些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材料,其价格受原材料供应、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波动频繁,准确预测其成本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新工艺的施工要求与传统工艺不同,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和技术支持,施工成本也难以精确估算。此外,绿色建筑的认证标准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认证要求,可能需要增加额外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了造价管理的复杂度。

二、当前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构成复杂,核算难度大

绿色建筑的成本构成相较于传统建筑更为复杂。除了包含传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还增加了与绿色技术相关的费用,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费用、节能设备费用、环保材料费用等。这些绿色技术费用的核算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不同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对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费用核算,有的项目仅计算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而有的项目还会考虑系统的维护和更新费用。复杂的成本构成使得造价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面临诸多困难,容易导致成本估算不准确,影响项目的投资决策和成本控制。

(二)计价依据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计价依据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绿色建筑计价标准和规范。传统的建筑工程计价定额主要针对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对于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缺乏相应的计价定额和指标。这使得造价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时,缺乏可靠的依据,只能参考类似项目或经验数据进行估算,导致计价结果缺乏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绿色建筑的认证标准和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计价依据未能及时跟上标准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策略

(一)构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将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在规划阶段,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根据项目的定位和目标,合理确定绿色建筑的技术方案和投资规模。例如,对于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分析不同绿色技术方案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收益,选择最适合项目的方案。在设计阶段,要优化设计方案,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如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在施工阶段,要加强施工成本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索赔,确保施工成本在预算范围内。在运营阶段,要建立科学的运营成本监测和分析体系,及时发现成本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如通过安装能源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能源管理策略。在拆除阶段,要考虑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拆除成本和环境影响。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实现绿色建筑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完善计价依据与标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绿色建筑造价管理的计价依据和标准。首先,要组织专业人员对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制定相应的计价定额和指标。例如,针对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绿色技术,制定详细的计价定额,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其次,要及时更新计价依据,使其与绿色建筑的认证标准和评价体系相适应。随着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断提高,计价依据也应相应调整,确保计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此外,要建立计价依据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技术进步情况,及时对计价定额和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对计价依据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造价管理人员对计价依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计价依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强化成本动态控制

在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成本的动态控制,及时掌握成本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建立成本监测系统,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成本数据,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例如,通过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项目,分析是由于材料价格波动、工程量变化还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另一方面,要根据成本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成本计划和控制措施。对于成本超支的项目,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如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材料采购管理等;对于成本节约的项目,要总结经验并在后续项目中推广应用。此外,要加强与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成本动态控制工作。例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绿色建筑要求又具有经济性;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结束语:

“双碳”目标为绿色建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造价管理作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体系、完善计价依据与标准、强化成本动态控制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造价管理模式,推动绿色建筑在“双碳”目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连淇.“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22,43(5):10 -15.

[2] 白珊珊.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造价管理,2021,32(3):20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