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体育教学中融人PERMA幸福理论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作者

郑翠媛

唐山市第二十三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0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业压力与社交挑战等多因素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结合高中体育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融入PERMA 幸福理论,旨在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幸福感,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在体育教学中融入 PERMA 幸福理论;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数据研究法进行的调查研究。

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3.1 学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许多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症,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2 社交问题带来的困扰

高中时期,学生的社交圈逐渐扩大,人际交往日益复杂。部分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中,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进而产生孤独感、自卑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3.3 自我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失衡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认知尚不稳定。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自己的过高或过低评价,产生自负或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失衡,甚至出现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

四、PERMA 幸福理论概述

4.1PERMA 幸福理论的内涵

PERMA 幸福理论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该理论认为幸福由五个要素构成: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和成就(Accomplishment)。积极情绪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投入使个体全身心地沉浸于活动中,获得满足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意义让个体感受到生活的价值;成就则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4.2PERMA 幸福理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启示

PERMA 幸福理论为高中体育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即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体育中找到意义,并体验到成就,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PERMA 幸福理论的策略

5.1 积极情绪培育

5.1.1 营造积极氛围,培养积极情绪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体育活动通过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天然具备调节情绪的功能。例如,趣味化的“减压运动会”或非竞技性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体验快乐,缓解焦虑。在热身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如接力比赛、跳绳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产生积极的情绪。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1.2 情绪管理与正向引导

引入“情绪记录”活动,让学生记录每次体育课的感受,并通过课堂分享释放压力、培养感恩心态。

结合影视素材引导学生理解负面情绪的价值,例如:比赛失利后的挫败感可以激发更强的进取心。

5.2 教学投入促进

5.2.1 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投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瑜伽、武术等,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篮球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5.2.2 多样化教学形式

融入竞赛机制(如小组对抗赛)或角色扮演,增强课堂趣味性。

利用信息技术(如运动手环记录数据)让学生直观看到自身进步,增强投入感。

5.3 人际关系

5.3.1 组织合作活动,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团队合作项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比赛任务。通过这些合作活动,学生能够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增强团队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跨班级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拓宽学生的社交圈,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4 意义

4.4.1 挖掘体育价值,赋予活动意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长跑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长跑运动员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或通过团队比赛传递“合作共赢”的价值观。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幸福感。

5.4.2 个性化目标设定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并制定长期健康目标,增强内在驱动力。

5.5 成就

5.5.1 设立合理目标,体验成就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目标既不能过高,让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能过低,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设立“微成就”奖励机制,例如颁发“最佳进步奖”或“团队协作奖”,例如,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初始成绩,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当学生达到目标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5.2 分阶段目标管理

将学期目标拆解为周计划并通过打卡积分制激励学生持续努力。

六、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选取我校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在体育教学中融入 PERMA 幸福理论;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6.2 研究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学生进行 PERMA 幸福理论教学,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干预持续 16 周,每周进行 2 次,每次 45 分钟。实验周期为一学期,在实验期间,定期对两组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比前后数据。

6.3 研究结果

实验后对两组学生 SCL—90 测评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 PERMA 幸福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某高中两个班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实验发现:

实验组(融入PERMA 教学)在SCL-90 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因子得分下降 15%-20% ,社交能力评分提升 25% ;

对照组(传统教学)心理健康指标无显著变化。

此外,学生反馈显示,团队合作类项目显著增强了归属感,而阶段性目标达成则提升了学习自信心。

6.3 研究结果

实验后,采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评,运用 SPSS26.0 统计软件开展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表1),实验组在躯体化( 1=-3.215 ,p⩽0.01⟩ )、强迫症状( 113.2.897 , p<0.01 )、人际关系敏感 (t=-3.012 )、抑郁 (1=-2.784 , )、焦虑( 1=-2.956 , )等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将 PERMA 幸福理论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学生躯体化不适与心理负面症状。同时,实验组在偏执( (1=-2.346 , p<0.05 )、敌对( t=-2.137 , p<0.05 )维度得分较对照组亦呈现显著差异,说明该教学模式对改善学生认知偏差与情绪管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实验组在恐怖、精神病性等维度虽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得分均值较对照组亦有一定程度下降,体现出干预措施的综合效应。

七、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将 PERMA 幸福理论融入高中体育教学,通过营造积极教学氛围、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合作活动、挖掘体育价值和设立合理目标等策略,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不仅丰富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7.2 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延长实验周期,深入探究 PERMA 幸福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同时,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运动监测设备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建英. 普通高中体育“学、练、赛、评”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 6 (05): 80-82.

[2]李德生.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 5 (24): 76-78.

[3]王克凯.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43): 96-97.

[4]张淳淦,程淑华,谢善玉. 基于Seligman 幸福理论的大学生 PERMA 幸福感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8 (02): 22-27+54. .

[5]高淑艳. 马丁·塞利格曼幸福理论:解析与研究展望 [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30 (0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