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

卞海霞

中共盐城市委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7

引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地成效、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典范,其所蕴含的党建引领、群众路线、“三治融合”等理念,为破解基层治理中“力量分散、响应迟缓、矛盾积压”等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能够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治理力量向基层汇聚,让基层治理真正回应群众诉求,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从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与特点

1.1 内涵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

1.2 特点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基层力量资源,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坚持人民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三治融合”,即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四化并举”“四防齐抓”,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协同发展;

坚持共建共享,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机制[1], ,带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二、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

2.1 治理主体单一化,协同共治缺合力

在一些基层地区,政府仍然是主要的治理主体,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参与基层治理的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这导致基层治理缺乏活力和创新,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2.2 矛盾化解能力弱,源头防控有短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部分基层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存在调解不及时、处理不公正等问题,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2.3 法治意识较淡薄,治理规范待强化

在基层治理中,一些干部和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不依法办事、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现象。部分基层干部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缺乏法治思维,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一些群众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取上访、闹事等方式,影响社会稳定。

2.4 信息建设显滞后,智能赋能难落地

在信息化时代,基层治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然而,部分基层地区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共享难等问题,导致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不足。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路径

3.1 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

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根基,筛选出合适且优良的成员充实基层党组织班子,让基层党组织变为高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刚强战斗堡垒,创建健全基层党组织指挥下的议事协调单位,周期性研讨基层治理中的重大事项,为基层治理给出方向引领。激励党员干部展现身份、树立标杆,积极投身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及志愿服务工作,施行党员干部连接群众机制,以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把握群众诉求,攻克群众实际困境。助力基层党组织发挥统筹协调效能,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各类主体投身基层治理当中,采用建立党建联盟、开展区域化党建等手段,把各方资源加以整合,攒聚治理攻坚之[2]。

3.2 恪守人民核心立场,挖掘基层治理的内生潜能

完善民意采集与反馈体系,依靠线上线下相搭配的途径,充分汇聚群众对基层治理的看法和提议,依托政务新媒体渠道、社区话题论坛等,铺就群众与政府对话的坦途,迅即回应群众关注焦点。在重大事项决策进程里,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深入征集百姓看法,赋予群众知晓、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力,采用召集居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引导群众投身决策环节,增进决策科学性及其民主属性。设置群众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监督考核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基层干部表现与评价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按一定周期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满意度探查,及时察觉隐患,改进工作。

3.3 奉行“三治融合”模式,搭建基层治理长效格局

提升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水平,夯实村(居)民自治制度基础,达成村(居)民自治程序合理规范,运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促进基层治理作用发挥,引领民众开展自我管控、自我学习、自我服务与自我约束。增进法治宣传教育成效,增进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觉悟,构建健全基层法律服务的完整体系,为民众给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相关服务,切实依规行政,做到基层执法行为规范有序,保障基层治理循着法治轨道推进。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风采,加大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以及宣传学习活动力度,发掘乡贤、志愿者等在道德引领范畴的功用,以道德研讨、文明家庭认定等活动为载体,构建正向的道德气场,实现基层社会的和谐局面。

3.4 落实“四化共进”“四防齐抓”,带动基层治理提升至现代化层级

健全基层治理相关法律规章,为基层治理给出法律参照,增进法治培训实施,增强基层干部凭借法治思维与方式处理问题的本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系基层社会秩序平稳。提升对基层信息化搭建的投入规模,组建智能化基层治理的平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实现基层矛盾纠纷的精准预告、快速应对,依靠数据剖析,迅速察觉潜藏的矛盾风险,提早采取行动进行化解。切实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的组建工作,依靠培训、引进等手段,增进基层干部专业知识与业务素养,配备专业的矛盾纠纷调解人员阵列,增进调解的专业素养与成功系数。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引导其在公共服务提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稳定保障等方面发挥功效,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机制,招引社会组织承接基层治理项目。

3.5 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完善基层治理架构

搭建并优化基层治理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突破部门相互的藩篱,汇拢工作活力,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过程里,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当深度协同配合,合力做好矛盾调解工作。推进城乡、各地区基层治理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用、优势相补,采用开展区域合作的途径,一同应对跨地域的矛盾纠葛和社会问题点。倡导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社会主体积极介入基层治理工作,采用捐赠、志愿助力、投资等方式做,为基层治理增添动力,健全社会参与激励的相关机制,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主体实施表彰与奖励。

四、结论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范例,蕴含着丰富的治理理念和实践智慧。通过坚持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化并举”“四防齐抓”、共建共享等路径,可以有效激活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解决当前基层治理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盖策. 运用“ 枫桥经验” 提升河北基层治理效能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26(05):70-74.DOI:10.13573/j.cnki.sjzxyxb.2024.05.010.

[2]付立华.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J].理论导报,2024,(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