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GIS 技术的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可视化管理与风险预警
吴亮亮
身份证号:612522198711131910
一、引言
大型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专业交叉作业,进度管理需协调多方主体,应对不确定因素。传统进度管理以二维工具为主,存在“ 施工冲突发现晚、进度偏差纠偏难、风险预警不及时” 等问题。BIM 技术可精准表达建筑构件与施工工序,GIS 技术擅长处理空间地理信息。二者融合为施工进度可视化管理与风险预警提供支撑,对保障工程交付意义重大。
二、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核心需求与传统短板
(一)核心需求
需实现可视化协同,直观呈现施工工序;进行动态化管控,实时追踪进度偏差;有前瞻性预警,提前识别进度延误风险。
(二)传统短板
信息表达抽象,易引发施工冲突;信息传递不畅,协同效率低;进度追踪滞后,难以及时纠偏;风险管控被动,应对突发风险能力不足。
三、BIM+GIS 技术融合的核心优势与应用逻辑
(一)核心优势
具备多维度可视化表达,形成“ 建筑 - 环境” 一体化三维模型;实现全周期信息集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有空间分析与模拟能力,为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二)应用逻辑
以一体化三维模型为载体,集成数据,通过进度模拟等实现可视化管理,结合风险识别与预警,推动管理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管控” 转变。
四、基于 BIM+GIS 的施工进度可视化管理体系构建
(一)BIM+GIS 一体化模型构建
先对 BIM 模型精细化建模,准确捕捉记录建筑构件详细信息;再将GIS 地理空间数据与 BIM 模型整合,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无缝融合与数据集成,包括几何信息匹配和属性数据同步,构建含建筑细节与地理环境信息的综合模型。
进度计划与模型关联绑定(4D 进度模拟)
先细致拆分整体进度计划,明确划分各施工阶段和任务;接着将拆分后的进度计划与 BIM 模型中相应构件映射绑定,利用 4D 进度模拟技术引入时间维度,实现施工过程动态模拟,以优化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三)施工进度动态监控与可视化展示
为了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动态监控,需要采集实时的进度数据,并将其与预设的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可视化技术,将进度偏差以图表、模型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多方协同与资源优化调度
在多方协同与资源优化调度方面,首先需要搭建一个高效的协同工作平台,将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各方参与者纳入其中,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沟通。在此基础上,利用智能化算法对资源进行动态优化配置,确保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在各个施工阶段得到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从而提升项目整体的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基于 BIM+GIS 的施工进度风险预警机制
(一)多维度风险因子识别
从施工、环境、资源三个维度全面识别影响进度的风险因子:
施工风险:包括工序交叉冲突、技术方案不合理、质量返工等,通过BIM 模型的碰撞检测功能提前识别管线碰撞、构件安装冲突等潜在风险。
环境风险:包括恶劣天气、地质条件变化、周边交通管制等,通过 GIS平台的气象数据接口获取天气预报,利用空间分析识别周边道路施工对材料运输的影响。
资源风险:包括人力不足、设备故障、材料供应延迟等,通过平台实时监控资源库存与使用情况,识别资源短缺风险。
(二)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触发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风险发生概率 - 影响程度” 二维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评估识别的风险因子,确定风险等级,如暴雨致室外施工延误概率 60% 、影响程度“ 严重” (延误 3 天以上)。
预警模型与阈值设定:用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以历史项目、实时进度、风险因子数据为输入预测进度延误概率;设定预警阈值(延误概率 ≥30% 触发黄色预警, ≥50% 触发红色预警),超阈值自动预警。
(三)分级响应与处置
预警信息推送:通过平台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责任人,含风险类型、影响范围、建议处置措施,在三维模型标记风险位置,助管理人员制定应对方案。
分级响应机制:黄色预警由施工班组与现场安全员现场处置,如调整施工顺序避小雨;红色预警由项目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专项方案,如材料供应延迟启动备用供应商。
处置效果跟踪:平台记录风险处置过程与结果,跟踪进度恢复情况,形成“ 识别 - 预警 - 处置 - 跟踪” 闭环管理,确保风险解决。
六、工程案例分析
某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建筑面积 50 万㎡,工期 36 个月)应用 BIM+GIS 技术实施施工进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模型构建:构建建筑、结构、机电等 12 个专业 BIM 模型(LOD400),整合周边地形、交通、管线等 GIS 数据,形成一体化模型,为后续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4D 进度模拟:通过 4D 模拟优化钢结构屋盖施工方案,将原来的 “ 整体吊装” 改为 “ 分块吊装” ,缩短工期 15 天;提前识别管线碰撞点 86处,避免施工返工,节约成本超 200 万元。
动态监控:通过 RFID 标签与视频识别采集进度数据,平台实时更新进度状态,发现机电安装比计划延误 2 天,及时调配 20 名技工加班赶工,3 天内恢复正常进度。
风险预警:通过预警模型预测暴雨天气将导致室外管网施工延误,提前调整工序,将室内装修工序提前,避免工期损失 5 天。
项目最终按期交付,施工过程中进度偏差控制在
以内,较传统管理模式减少工期延误损失超 300 万元,多方协同效率提升 40% ,验证了 BIM+GIS 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有效性。
七、结论
BIM+GIS 技术通过一体化建模、4D 进度模拟、动态监控与风险预警,有效突破了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传统瓶颈,实现了 “ 可视化、协同化、智能化” 管控。当前,该技术在数据标准统一、模型轻量化、移动端应用等方面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世省. 某大型综合体建筑夜景照明工程施工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5,(03):25-27.
[2]王晓. BIM 技术在大型住宅建筑设计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5,(04):177-180.
[3]池永军,沈杰飞,尤艺. 大型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屋面雨水收集排放的各专业综合技术策略——以嘉兴南湖未来广场工程施工图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3):68-70.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4.0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