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业类畜牧生产中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作者

王松林

身份证号:231085197908031034

一、引言

我国是畜牧生产大国,2024 年饲料总产量达 3.2 亿吨,玉米、豆粕等饲料粮占比超 60% ,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玉米供需紧张,饲料粮安全成畜牧业发展瓶颈。同时,传统畜牧生产存在饲料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加剧消耗压力。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可在保障动物生产性能前提下减少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要求。近年来多地开展实践,但因技术适配性和经济性评估问题,推广有阻力,需分析应用效果与经济可行性。

二、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效果

2.1 非粮饲料原料替代技术

非粮饲料原料替代是减少玉米、豆粕用量的核心路径,包括杂粮杂粕、饲草、工业副产物开发利用。杂粮杂粕替代中,高粱、大麦替代部分玉米,棉籽粕、菜籽粕替代部分豆粕,添加酶制剂可使育肥猪、蛋鸡生产性能与全粮配方差异不大;饲草替代方面,反刍动物养殖用全株青贮玉米、苜蓿干草替代精饲料,可减少用量、提升品质;工业副产物替代中,酒糟、玉米胚芽粕等替代部分玉米和蛋白饲料,可优化育肥羊料重比、降低污染物排放。

2.2 饲料添加剂优化技术

精准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提升利用率、间接减少消耗,包括酶制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应用。酶制剂应用可提升蛋白质消化率、磷利用率等;益生菌应用可提升瘤胃微生物活性、产奶量等;植物提取物应用可改善育肥猪肠道健康、提升转化率。

2.3 养殖模式升级技术

优化养殖模式与饲喂工艺可实现精准利用,包括分阶段饲喂、精准饲喂、种养结合模式。分阶段饲喂可减少饲料粮消耗、降低浪费率;精准饲喂可提升利用率、提高养殖密度;种养结合可提升作物产量、替代部分商品饲料粮、降低综合成本。

三、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3.1 成本构成与收益测算框架

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的经济性分析基于 “ 成本 - 收益” 模型,核心测算指标包括:饲料成本(非粮原料成本、添加剂成本、加工成本)、养殖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防疫成本)、养殖收益(畜禽产品产量、销售价格),通过计算投入产出比(ROI)、成本利润率评估经济性。其中,饲料成本占畜牧养殖总成本的 60%-70% ,是经济性分析的核心变量;非粮原料的价格波动、替代比例、加工难度直接影响成本变化,而动物生产性能的维持或提升是收益保障的关键。

3.2 典型技术的经济性案例测算

3.2.1 蛋鸡非粮原料替代的经济性

以 1 万只蛋鸡养殖场为例,传统全粮配方(玉米 60% 、豆粕 25% )饲料成本为 3.2 元 /kg ,采用 “ 高粱 30‰ 玉米 30‰ 豆粕 20%+ 棉籽粕 10%+ 酶制剂 0.2%′′ 替代配方后,饲料成本降至 2.8 元 /kg ,单只蛋鸡日均饲料消耗量从 120g 降至 110g ,日均饲料成本从 0.384 元降至0.308 元,月均节约饲料成本 2.28 万元。替代后产蛋率从 92% 降至 90% ,但鸡蛋销售价格因品质提升(胆固醇降低 5% )从 8 元 /kg 提高至 8.2 元/kg,月均养殖收益增加 0.6 万元,综合月均净收益提升 2.88 万元,投入产出比从 1:1.3 优化至 1:1.5。

3.2.2 肉牛饲草替代与精准饲喂的经济性

以 500 头肉牛育肥场为例,传统精饲料为主(精粗比 7:3)模式下,单头牛饲料成本 8000 元,育肥期 180 天,出栏体重 550kg ,销售收入 1.1万元,净利润 3000 元。采用 “ 全株青贮 40‰ 苜蓿 20%+ 精饲料 40%′′ 饲草替代 + 智能精准饲喂模式后,单头牛精饲料用量减少 20% ,饲料成本降至 7200 元,同时因饲料利用率提升,育肥期缩短至 160 天,人工成本减少 100 元 / 头,出栏体重提升至 560kg ,销售收入 1.12 万元,单头牛净利润提升至 4000 元,养殖场年净收益增加 50 万元,成本利润率从37.5% 提升至 55.6% 。

3.2.3 仔猪酶制剂与分阶段饲喂的经济性

以 1000 头仔猪保育场为例,传统饲喂模式饲料成本 2.5 元 /kg ,仔猪成活率 85% ,保育期 45 天,平均体重 18kg ,饲料消耗 15kg / 头,饲料成本 37.5 元 / 头。采用 “ 复合酶添加 + 分阶段饲喂” 技术后,饲料成本升至 2.6 元 /kg ,但饲料转化率提升 12% ,饲料消耗降至 13kg/AA 头,饲料成本 33.8 元 / 头,同时成活率提升至 95% ,减少死亡损失 50 元 /头,单头仔猪保育期净收益提升 53.7 元,养殖场年净收益增加 5.37 万元。

3.3 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的经济性受原料价格、替代比例、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四大因素影响。原料价格方面,当高粱价格低于玉米 20% 、棉籽粕价格低于豆粕 30% 时,非粮替代的经济性显著提升;替代比例方面,玉米替代率超过 40% 、豆粕替代率超过 30% 时,易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反而降低经济性;技术成熟度方面,酶制剂、益生菌等添加剂的稳定性与适配性直接影响应用效果,劣质添加剂会增加养殖风险;政策支持方面,享受非粮饲料原料种植补贴、畜牧技术推广补贴的养殖场,经济性提升 20%-30% 。此外,规模化养殖场因采购成本低、技术应用规范,经济性显著优于中小散户。

四、结论

饲料粮减量替代技术通过非粮原料开发、添加剂优化、养殖模式升级等路径,在保障畜牧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饲料粮消耗,降低养殖成本,兼具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践表明,不同技术的经济性存在差异,需根据养殖品种、规模、区域资源条件精准选择适配技术。

参考文献

[1] 8000 万元资金紧急预拨支持西藏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设施修复[J].农机市场,2025,(01):4.

[2]郭爽.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畜牧生产形势分析研讨交流会[J].天津农林科技,2024,(01):47.DOI:10.16013/j.cnki.1002-0659.2024.0009.

[3]本刊记者.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警惕消费淡季与生猪出栏增加“ 两碰头” 合理调整生产节奏顺时顺势出栏生猪[J].猪业观察,2023,(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