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跨学科融合研究
邹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277600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数学知识理解,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关联,跨学科融合能为数学知识提供多学科的解读视角,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往往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在联系,如数学中的 “ 图形与几何” 可与艺术中的 “ 图形设计”结合,让学生在感受美学的同时理解图形特征;“ 数与代数” 中的数据分析可与科学中的 “ 实验统计” 结合,让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掌握统计方法。这种融合能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非孤立的知识,而是贯穿于多学科中的工具与思维方式,进而在整合多学科经验的过程中,构建起 “ 数学为核心、多学科辅助” 的完整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碎片化。
(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跨学科融合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场景,能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如用数学测量知识计算科学实验中的物体体积,用数学逻辑思维分析语文故事中的数量关系,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跨学科任务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如小组合作完成 “ 校园绿化规划” (融合数学测量、科学植物知识、艺术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跨学科融合的现存问题
(一)融合目标模糊,与数学核心素养脱节
部分教师在大单元设计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时,缺乏清晰的目标定位,常出现 “ 重形式、轻本质” 的问题。融合目标未紧密结合数学大单元的核心素养要求,如在 “ 百分数” 大单元中,仅为融入语文而让学生写 “ 百分数相关作文” ,却未通过作文深化对百分数意义与应用的理解;或过度侧重其他学科目标,如在 “ 图形” 大单元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艺术绘画,却弱化了对图形特征与性质的探究。这种模糊的目标导致跨学科融合脱离数学教学主线,无法为数学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提供有效支撑,沦为 “ 额外的学科活动” 。
(二)学科关联松散,缺乏逻辑化联结
跨学科融合需建立在学科间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但部分大单元设计中的融合仅为 “ 表面叠加” ,学科间缺乏深度联结。例如,在 “ 时间”大单元中,简单加入语文 “ 时间主题诗歌朗读” 与科学 “ 日晷原理介绍” ,却未将诗歌中的时间描述、日晷的时间测量与数学中的 “ 时间单位换算”“ 时间计算” 建立逻辑联系,导致三个学科内容各自独立,学生无法从多学科联动中深化对 “ 时间” 的数学理解;或选择与数学关联性极低的学科内容,如在 “ 计算” 大单元中融入音乐节奏练习,却未找到节奏与计算的内在关联,融合显得生硬突兀,难以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跨学科融合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融合目标,锚定数学核心素养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期,需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制定清晰的跨学科融合目标。首先,分析数学大单元的核心知识与素养要求,如 “ 比例”大单元的核心是 “ 理解比例意义、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目标为“ 数感、应用意识” ;其次,结合核心要求筛选适配的融合学科与内容,如选择科学 “ 比例尺测量” 与语文 “ 比例关系说明文写作” ,明确融合目标 —— 通过科学测量深化比例的实际应用,通过说明文写作梳理比例的理解过程。
(二)构建逻辑联结,设计关联性融合内容
基于数学大单元的知识逻辑,挖掘学科间的内在关联,设计深度融合的内容体系。一是从 “ 知识应用” 角度寻找关联,如在 “ 数据统计” 大单元中,融合科学 “ 植物生长实验” 与语文 “ 实验报告撰写” ,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收集植物生长数据,用数学方法整理分析数据,再用语文规范撰写包含统计结果的实验报告,实现 “ 数据收集 — 数学分析 — 语言表达” 的逻辑联结;二是从 “ 思维方法” 角度寻找关联,如在 “ 几何图形” 大单元中,融合艺术 “ 图形对称设计” 与科学 “ 对称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解图形对称的数学特征,通过科学观察感受对称的数学规律,形成 “ 数学思维 — 艺术表达 — 科学认知” 的联动。
(三)优化实施流程,强化系统性教学设计
为提升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效率,需围绕数学大单元的知识进阶,设计系统性的教学流程。首先,合理安排跨学科活动顺序,遵循 “ 数学知识铺垫 — 跨学科实践 — 数学知识深化” 的逻辑,如在 “ 长度测量” 大单元中,先讲解长度单位与测量方法,再开展 “ 校园长度测量” 跨学科活动(融合科学测量工具使用、语文测量报告撰写),最后通过活动反馈深化对测量误差、单位换算的理解;其次,明确跨学科活动中的数学要求,如在任务开始前告知学生 “ 需运用数学方法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最后,完善融合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兼顾数学知识掌握(如测量的准确性、数据的合理性)与跨学科能力(如合作效率、报告完整性),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结合,全面反馈融合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结束语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跨学科融合,是推动数学教学从 “ 知识传授” 向 “ 素养培养” 转变的重要路径,其价值在于通过多学科联动,深化数学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未来,小学数学教师需进一步立足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数学学科的本质,深入挖掘学科间的融合点,让跨学科融合真正服务于数学教学,助力学生在整合性学习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海珍.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探索[J]. 读写算, 2025,(22): 13-15.
[2]陈颖婷.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 江西教育, 2025,(27): 68-70.
[3]朱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 (19):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