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种下一颗童诗的种子

作者

李想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与儿童有着天然的契合。儿童诗里充满着稚嫩的语言、巧妙的修辞、出乎意料的表达和无穷的想象力,这些都适合儿童去学习和领悟。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文字并落实于写作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着一定的语言积累,表达在有意无意间会用上一定的修辞手法,并且对这世界有着无穷的遐想,这些都让学习儿童诗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课标》(2022 版)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部分对第二学段提出: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儿童诗的教学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在充分解读儿童诗的基础上,从“ 起、承、转、合” 四个板块去和学生一起走近儿童诗,创作儿童诗。“ 起” 是儿童诗教学的出发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承” 是儿童诗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悟体会;“ 转” 是儿童诗教学的迁移,学生能够将它转化为自己的学识;“ 合”是儿童诗教学的高潮,学生们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儿童诗作品,永葆童心与创作的激情。

一、起·未成曲调先有情

金波曾说:儿童诗,对于童年,对于心灵,弥足珍贵。可见,儿童诗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里,就有这么一首儿童诗《听听,秋的声音》。早在低年级的课本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儿童诗,本次的儿童诗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复习,也开启了中年段学习儿童诗的新篇章。

1.类文引路,营造氛围

学到这一课的时候,恰逢金秋九月,秋天正势不可挡地蔓延在我们看到的每一处景物里。今年的秋,很美,让人尽收眼底。以往的秋,也美,留在了诗人的笔下。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出示几首描写秋天的儿童诗,如《秋天的颜色》:谷子说秋天是黄色的,高粱说秋天是红色的。

2.原创作品,串联学习

课堂的导入是多样的,有的时候选择名家名篇能够精准地引入情境,还有的时候,恰当地选择班级学生自己的作品,更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留意学生的写话、日记、小报等作品,相信秋天的美一定也感染了班级的学生,学生高声朗诵自己的文字,或者介绍自己的一幅小报,一定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真切的感受,把秋姑娘带到课堂上。

儿童诗是柔软的,是有温度的。课堂的导入也应当去营造和保护这种温暖的感觉,让学生从开始就对儿童诗产生美的感觉,那么下面的儿童诗学习也将会很顺利。导入的方式可以多变,但请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教师要在心中装着儿童,这样的儿童诗课堂才会更加美好。

二、承·熟读深思子自知

雨果也说过:在原始时代,当人在一个刚刚形成的世界中觉醒过来时,诗也随之觉醒了,他的思想如同他的生活一样,像天空的云彩随风飘荡、追风变幻,这就是最初的人,也是最初的诗人。学生早在学习儿童诗之前就能够随口说上几句,那些自然的流露的片段语句,其实就是儿童诗最初的样子,他们早在自己还没察觉到的时候变成了小诗人。

1.反复诵读,读中感悟

儿童诗的美,不仅在于其中童真的语言,更在于其独特的呈现形式,还有其中的音韵和节奏,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完全领悟。在学生读之前,教师应当范读,为学生的读打下基础。接着,就是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读。

2.细读研磨,举一反三

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引导学生先去仔细读儿童诗,再用这样的表达去说一说:诗人听到了发出的声,把声想象成了。初读之后,学生一定能够说出,诗人听

到了黄叶发出的“ 唰唰” 声,把“ 唰唰” 声想象成了道别的话音。按照同样的思路,学生们继续去说一说文中其它的声音。

三、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曹文轩说:每个孩子,都有“ 天生诗人” 的时刻。他们以童眼看世界,以童手触世界,以童心悟世界,当他们有感而发,说出那几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的时候,他们就是天生的诗人。

1.搭建框架,模仿原文

课文前两段的格式整齐,有节奏感,适合学生从模仿起步。模仿是创造的开始,经过分析,学生们也能按照文中前两段的格式,写出这样的诗句: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排列整齐,“ 嘎嘎” ,是对白云暖暖的叮咛。秋天的声音很多,本文是写不尽的,学生们可以在小组讨论之后,去写一写其它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农民伯伯收割庄稼,“ 哈哈” ,是在唱一曲丰收的赞歌。

2.大胆想象,放飞诗情

本篇儿童诗中写到了秋天的声音,但是秋的美,是蕴藏在每个角落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可以由此想开去,去写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味道、秋天的一切。学生们笔下的秋天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惊喜:秋天是个游乐园,秋姑娘打开大门,白云姐姐来的最早,石榴妹妹笑开了肚皮,玉米爷爷的胡子更浓密了…

学生们从来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们需要都是一支笔,把看到的世间美好的事物写下来,一句一句的落在纸上,就成了儿童诗。课本里的儿童诗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扇窗,它为学生打开了更加精彩的世界,学生们乘着想象的翅膀,会翱翔得更远。

四、合·百花争艳香满园

林焕章说:学语文要从学童诗开始,让学生去读诗、赏诗、写诗,这是提高他们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途径。确实,学语文从儿童诗开始,但决不能停留在创作儿童诗,要让儿童诗开出花朵。

1.花样玩诗,综合发展

学生们精心创作的每一首儿童诗作品,都蕴含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童真趣味的语言,都应当被呵护。诗画一家,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画来配诗,学生们用画笔把自己的儿童诗呈现在纸上,让儿童诗变得可见、可感,每一幅诗配画都能述说一个有趣的故事。

2.搭建平台,百花齐放

教师不仅要创作机会让学生的儿童诗作品在校园内展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更要积极地向报刊杂志投稿。一篇作品的录用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励,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儿童诗的欲望,还能增强学生写作的愿望。

学生的儿童诗创作从课堂出发,可以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用不同的形式去展示,去不同的平台投稿,就这样让每首儿童诗作品都能够闪闪发光。

结语

儿童诗教学应当具有完整性,具备“ 起承转合” 的过程,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儿童诗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让学生以儿童诗为起点,成为一个真正热爱创作儿童诗,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金波.金波论儿童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

[2]孔仁祥.小学语文教学中中的儿童诗欣赏与创作[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0).

[3]万秋红.最美童诗,源于生活——谈儿童诗创作指导策略[J].华夏教师,2019(03).【课题成果】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 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儿童诗创编的实践研究》,批准号为:C-b/2021/02/86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