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游戏化视角下幼儿园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整合策略

作者

赵雯婷

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幼儿园

引言

在幼儿教育领域,课程游戏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在于将游戏精神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主动学习与发展。幼儿园体育游戏作为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本体觉作为幼儿对自身身体位置、动作和力量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动作协调性、平衡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能够使幼儿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体育游戏中,自然地发展本体觉能力。

一、课程游戏化视角下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幼儿身体感知能力

课程游戏化视角下,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整合有助于强化幼儿的身体感知能力。体育游戏通过丰富多样的身体活动,如跑、跳、攀爬等,让幼儿充分调动身体各部位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感知身体的位置、动作幅度和力量大小,以完成游戏任务。这种对身体的主动感知和控制,能够有效刺激本体觉的发展,使幼儿更加敏锐地察觉身体各部位的状态和变化。幼儿在跨越障碍物的游戏中,需要根据本体觉的反馈调整身体姿态和跳跃力度,从而在游戏体验中不断提升身体感知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二)提升幼儿运动技能水平

整合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水平。本体觉为幼儿的运动提供了内在的感知基础,幼儿依据本体觉的信息反馈,能够更精准地控制身体动作,掌握运动技巧。在课程游戏化的体育游戏中,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和探索,将本体觉与运动技能相结合,不断优化动作模式。在投掷游戏中,幼儿通过多次尝试,根据本体觉感知手臂的发力角度和力度,逐渐提高投掷的准确性和距离;在平衡游戏中,本体觉帮助幼儿调整身体重心,保持平衡,从而提升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运动技能的逐步提升和巩固。

二、课程游戏化视角下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整合现存问题

(一)理论认知模糊不清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游戏化、体育游戏以及本体觉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一些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将体育游戏简单等同于普通的游戏活动,忽视了体育游戏在促进本体觉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对本体觉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不了解本体觉发展与幼儿身体动作、心理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游戏时,无法有意识地将本体觉发展目标融入其中,使得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整合缺乏理论指导和方向引领。

(二)游戏设计缺乏针对性

当前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在促进本体觉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缺乏针对性。许多体育游戏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本体觉发展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游戏内容和形式较为随意,没有围绕本体觉的不同方面(如身体位置觉、运动觉、重力觉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游戏中往往侧重于单一的运动技能训练,如单纯的跑步或跳跃,而忽视了对幼儿本体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整合实践流于表面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整合实践往往流于表面,未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二者整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只是简单地在体育游戏中加入一些与本体觉相关的元素,而没有将本体觉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游戏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幼儿本体觉发展情况的观察和引导,无法及时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游戏策略,促进幼儿本体觉的发展。

三、课程游戏化视角下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整合策略

(一)精准定位整合目标

明确且精准的整合目标是实现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有效整合的前提。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本体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整合目标。在小班阶段,可设定以初步感知身体基本动作和位置为主要目标,如能在游戏中感知自己身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完成简单的肢体伸展和弯曲动作;中班阶段,目标可侧重于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如在游戏中能够平稳地走过较窄的平衡木,协调手脚完成攀爬动作;大班阶段,则进一步提升幼儿对身体力量和运动速度的控制能力,如在球类游戏中能够准确控制击球的力度和方向,在跑步游戏中合理调整速度和节奏。通过精准定位整合目标,为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

(二)优化游戏内容设计

优化体育游戏内容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整合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内容。为锻炼幼儿的身体位置觉,可以设计 “ 太空探险” 游戏,让幼儿在模拟的太空场景中,根据指令调整身体姿势,躲避 “ 陨石” (用障碍物表示),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为提升幼儿的运动觉,设计 “ 小小搬运工” 游戏,要求幼儿搬运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品,通过手部和身体的感知,调整搬运的动作和力度。融入生活化元素,将日常活动中的动作转化为游戏内容,如模拟骑自行车、跳绳等动作,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发展本体觉。

(三)创新游戏实施路径

创新体育游戏的实施路径能够提高整合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情境教学法,为体育游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将 “ 跳跃游戏” 设计成 “ 青蛙过河” 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青蛙,跳过 “ 荷叶” (用垫子表示),在情境中完成跳跃动作,发展本体觉。利用游戏竞赛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个人竞赛,如 “ 接力障碍跑” 比赛,在竞争氛围中,幼儿会更加专注于控制身体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幼儿的本体觉发展水平和运动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任务和挑战,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促进本体觉的个性化发展。

结束语

课程游戏化视角下幼儿园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整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尽管当前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理论认知、游戏设计和实践实施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精准定位整合目标、优化游戏内容设计、创新游戏实施路径和完善整合评价机制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实现体育游戏与本体觉发展的深度融合。在未来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应持续深入贯彻课程游戏化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整合策略,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本体觉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推动幼儿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梁苗苗. 指向自主探究的幼儿园体育游戏脉络式设计[J]. 天津教育,2025, (12): 11-13.

[2]陈美松. 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 家长, 2025,(09): 13-15.

[3]陆倩旎. 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策略分析[N]. 科学导报, 2025-03-05 (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