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和谐校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作者

沈雷霜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引言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小学德育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则致力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各自独立开展,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将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能够整合教育资源,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又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融合价值

(一)小学德育的内涵

小学德育是以小学生为对象,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教育过程。它涵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良好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道德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活动。其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与要点

(一)融合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教育理念上,部分教师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缺乏协同育人的意识。教育内容方面,德育多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和规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局限于心理问题的解决,二者缺乏有机结合,未能形成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在教育方法上,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影响融合教育的效果。此外,师资队伍建设也相对滞后,具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重专业素养的教师较少,制约了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融合目标设定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引导学生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管理,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少年,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内在支撑。

(三)融合原则遵循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应遵循整体性、渗透性、发展性和差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和实施,统筹安排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实现二者的协同共进。渗透性原则强调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学科教学、校园活动、班级管理中,自然地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发展性原则注重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动态调整教育策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是实现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各学科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其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心理认知;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学习心态。同时,开发专门的融合课程,整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以主题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教学,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道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二)开展融合式校园活动

丰富多样的融合式校园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如以 “ 关爱他人,快乐成长” 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又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举办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加强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工作坊、教研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认识,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融合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融合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具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重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完善融合教育评价机制

完善融合教育评价机制有助于及时了解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效果,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育策略。此外,通过建立教师融合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对教师在融合教育中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融合教育教学质量。

结束语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二者的内涵及融合价值,分析融合现状并遵循融合原则,实施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开展融合式校园活动、加强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融合教育评价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实现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应持续深化二者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融合方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推动小学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士康.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农村小学教育的新模式[A]广东教育学会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 广东教育学会, 广东教育学会, 2025: 3.

[2]顾思怡. 育德于心: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之路[J]. 教书育人, 2025, (08): 48-50.

[3]李欣.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5, (04): 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