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绿色建筑设计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月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引言
在“ 双碳” 背景下,建筑行业正在探索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兼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且能够提高用户居住舒适度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如何优化建筑结构、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民用建筑设计案例,重点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素,现作如下分析。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概述
1.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构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传统建筑依赖于外部能源,生态压力较大,而绿色建筑则强调成为自然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在能源利用上,其追求高效节能,如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降低外墙传热系数,减少冬季热量散失与供暖能耗;同时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用电需求。在资源利用方面,倡导循环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注重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以减轻市政供水压力,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1.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在节能设计上,优化建筑朝向与体型系数,南向建筑冬季可多获 20%~30% 太阳辐射热,降低供暖能耗;采用高性能门窗与智能遮阳系统,其传热系数低且可自动调节,能缩减15%~20% 空调负荷。环保设计优先选用本地可再生、可回收材料,如竹子3~5 年成材,可减少 20%~30% 钢材用量。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2.1 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且取之不尽的能源,在民用住宅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应用形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加热水箱中的水,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热水。相较于传统的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与使用成本。
2.2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用住宅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储存装置和雨水处理装置 3 部分组成。雨水收集装置通常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屋顶雨水通过屋面排水管道收集到雨水储存装置中,地面雨水则通过地面排水系统收集。一般采用雨水储存装置中的雨水蓄水池或雨水桶储存收集到的雨水。储存的雨水在使用前需要经过雨水处理装置,去除雨水中的杂质、污染物等,使其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挑战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构建多层次政策保障体系是突破当前绿色建筑推广瓶颈的核心路径。住建部门需要联合财政部门细化绿色建筑等级认证标准,依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动态调整补贴比例,例如,对超低能耗建筑延长税收优惠年限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按节能效率分级奖励。地方政府应建立跨部门协调小组,消除能源并网审批与绿色建筑技术规范间的政策冲突,明确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电网接入优先级。针对市场主体激励不足问题,可探索绿色信贷定向扶持机制,对符合三星级认证标准的开发企业降低贷款利率,同时将绿色建筑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清单加分项。为强化政策执行力,需建立省级绿色建筑信息监管平台,实时追踪项目能耗数据与环保指标,对未达标企业实施信用评级降级并公示。
3.2 推动绿色节能建筑技术创新与研发
建立产学研深度协作的技术攻关模式可加速绿色建筑技术迭代。高校重点实验室应联合龙头企业设立绿色建材联合研发中心,聚焦低成本相变储能材料、高透气性外墙涂料等国产化替代技术突破,例如通过分子结构改性提升气凝胶材料的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地方政府需规划区域性绿色建筑技术中试基地,提供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的全流程测试环境,优先支持光伏幕墙自适应调节系统、建筑废弃物3D 打印再生技术等成果转化。行业协会可牵头编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针对不同气候区推荐适配技术包,例如湿热地区重点推广屋顶蒸发冷却与除湿新风联动系统。建立技术共享专利池,允许中小企业在支付合理费用后使用核心专利,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3.3 绿化与景观设计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绿化与景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种植树木花草、扩大小区草坪面积等方式,增加民用建筑的绿化面积。这种做法不仅美化城市面貌,还改善局部微气候,有助于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提高空气质量。同时,通过设置小型花园或者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社交互动的平台,让人们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感受,从而提升生活品质。采用绿色墙体设计,即在民用建筑墙体外侧覆盖攀藤植物,不仅增加垂直绿化面积,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3.4 材料应用创新设计
绿色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环保的重要途径,材料应用创新设计应从材料选择、性能提升、循环利用等多个维度展开创新思路。(1)围护结构材料创新主要针对建筑外墙、屋面等关键部位。在传统保温材料基础上,创新开发纳米气凝胶复合保温板、真空绝热板等新型保温材料,突破超薄型、高性能保温材料的技术瓶颈。同时,创新性地研发自洁净涂层、光催化降解涂料等功能性外饰材料,赋予建筑外墙更多环保功能。(2)内装饰材料创新重点关注健康环保性能。通过创新性地开发新型室内空气净化材料,如防霉抗菌墙面材料、甲醛降解地板材料等,提升室内环境品质。同时,探索生物基装饰材料的应用,如竹木复合板、秸秆纤维板等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室内装修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3)结构材料创新着眼于高性能与低碳化。创新性地研发高强轻质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型结构材料,提高材料的结构性能。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再生材料,研究混凝土掺合料的创新应用,降低材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设计的推广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民用建筑的具体设计实践来看,能效优化、水资源回收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与运营成本,还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绿色建筑设计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技术应用的普及度不高、部分设计环节缺乏创新、成本控制力度不足等。未来,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引入,民用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理念将迎来更多的创新与突破。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将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杰. 绿色建筑设计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居业,2024,(11):116-118.
[2]刘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32):108-110.
[3]宋福.关于节能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研究[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4,(1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