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险管理在给排水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杨韵娇

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其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要求也日趋复杂。给排水工程不仅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建设周期长、参与方众多、外部环境多变,这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极易导致造价失控。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成本控制方法,强调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精细化的成本管理。然而,传统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对项目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对造价的冲击考虑不足。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管理思想,能够帮助项目管理者识别、评估并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损失、保障目标实现。将风险管理融入给排水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不仅是对现有造价管理模式的补充与完善,更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必然要求。

二、给排水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风险识别

2.1 决策与设计阶段的风险

决策与设计阶段是给排水工程项目的源头,此阶段的风险对后续造价具有决定性影响。首先,项目决策风险包括投资估算不准确、建设标准定位失误、选址不当等。例如,对水文地质条件勘察不清可能导致后续设计变更,大幅增加工程量与成本。其次,设计风险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不合理、深度不足、技术标准选用不当等方面。设计方案的保守或冒进都可能引发成本问题,设计深度不够则会导致施工阶段频繁变更,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

2.2 招投标与合同阶段的风险

招投标与合同阶段是明确各方权责、锁定成本的关键环节。此阶段的风险包括:招标文件编制不严谨,工程量清单漏项、描述不清,导致投标单位报价偏差大,或施工中发生大量索赔;评标过程不公正,可能选择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报价过低的承包商,埋下质量与成本隐患;合同条款模糊,特别是关于工程变更、索赔、工期延误等关键内容的约定不明确,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导致工期和成本的双重损失。

2.3 施工阶段的风险

施工阶段是给排水工程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风险集中爆发的阶段。主要风险包括: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如遇到未预见的软弱地基、溶洞等,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导致成本激增;材料设备价格大幅上涨或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混乱,导致窝工、返工,增加人工和机械成本;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停工整顿,延误工期;设计变更频繁,现场签证管理混乱,导致实际工程量与合同约定差异过大。

三、风险管理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

3.1 风险管理融入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原则

将风险管理融入给排水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将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等所有阶段,形成闭环管理;二是预防为主原则,强调事前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三是动态调整原则,根据项目进展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更新风险清单和应对策略;四是经济性原则,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应权衡成本与效益,选择投入产出比最优的方案;五是全员参与原则,提高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意识,形成共同管理风险的合力。

3.2 风险管理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流程

在决策与设计阶段,应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等进行风险评估,运用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并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风险应对预案,优化设计方案以规避或降低潜在成本。在招投标与合同阶段,需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风险分担原则,详细列明工程量清单和合同条款,尤其要细化变更、索赔、工期延误等处理机制,选择信誉良好、风险应对能力强的承包商。在施工阶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现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材料、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苗头,严格执行变更审批和签证流程,控制成本波动。在竣工验收与运营维护阶段,规范验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做好结算审计,同时建立长期的风险监控机制,关注运营维护中的成本风险,为未来项目提供经验教训。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给排水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

4.1 决策与设计阶段的策略

在决策阶段,应投入足够资源进行详细的前期勘察和论证,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方案比选和成本模拟,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减少后期变更的可能性。推行限额设计,将投资目标分解到各设计阶段和专业,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在设计阶段,加强设计审查,确保图纸质量和深度。推行设计竞赛或优化奖励机制,鼓励设计单位提出更经济、更合理的方案。建立设计变更的严格审批流程,评估变更对造价和工期的影响,避免随意变更。

4.2 招投标与合同阶段的策略

编制详尽、准确的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减少理解偏差和争议空间。采用综合评估法,不仅关注报价,更看重承包商的技术方案、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计划。签订严谨、权责分明的合同,明确双方风险分担机制,特别是对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不可抗力等情形的处理办法。引入工程保险和担保机制,转移部分不可控风险。加强合同履约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4.3 施工阶段的策略

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如地质勘察复核、材料进场检验、施工方案审批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设计与施工、不同承包商之间的矛盾,减少因协调不力导致的成本增加。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流程,确保变更合理、签证及时准确。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移动应用)提高成本核算和风险监控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如安全事故、恶劣天气)提前准备应对措施。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给排水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风险因素的深入分析,论证了风险管理在其中的不可或缺性。研究表明,给排水工程在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及运营等各阶段均存在影响造价的显著风险。将风险管理理念系统性地融入全过程造价管理,通过在各阶段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超支,保障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立国, 王红岩.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9, 33(4): 1-5.

[2] 李启明, 孙晓东.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3] 张建平, 李丁.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