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北江边地区三种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增产作用的研究
吴健辉
英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试验区域概况
(一)水稻是我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英德市作为水稻产量大市,我们需要探索绿色科学的施肥方式,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打造百亿产业。试验区域位于北江边的缓丘地带,距离北江约 1.5 公里,灌溉条件十分便利。该区域田块海拔高度为 43 米,地下水位介于 50 - 100 厘米之间,总面积为 1.1 亩。试验共分为 4 个处理区域,其中处理 1 为长期无肥区,面积 0.1 亩;处理 2 为常规施肥(配方肥)区,面积 0.33 亩;处理 3 为调理剂 + 秸秆还田 + 配方肥区,面积 0.33 亩;处理 4 为调理剂 + 绿肥 + 配方肥区,面积 0.33 亩。为了深入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增产的具体效果,本研究在 2023 年上造和下造期间,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处理 2、处理 3 和处理 4 相对于处理 1 的增产百分比作为核心实验数据,展开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索水稻增产的有效施肥方式,
(二)本试验田块是在 2011 年由零散且高低不平的小田块整合而成,因此存在较为明显的肥力不均现象。土壤质地为壤土,呈现出轻度板结状态,地力等级属于华南区六等。
二、试验过程与结果
(一)2023 年上造试验
1. 试验操作:2023 年 4 月 12 日,4 个处理区域同时开始办田,4 月13 日移植同一块秧田上秧龄为 20 天的水稻品种华航香银针。在病虫害防治方面,5 月 5 日,采用喹硫磷、虱螨脲、甲维盐对四个处理的水稻进行卷叶虫、钻心虫、蚜虫的防治;5 月 23 日,采用虫螨腈、肤虫胺、吡蚜酮进行相同病虫害的防治;6 月 29 日,采用康宽、嘧菌酯、吡蚜酮对四个处理的水稻进行卷叶虫、钻心虫、蚜虫的防治。最终于 7 月 26 日对四个处理上种植的水稻进行收获并测产。
2. 不同处理情况:
- 处理 1(长期无肥区):长期不施任何肥料,也不进行秸秆还田。
- 处理 2(常规施肥(配方肥):2023 年 4 月 13 日,施用三宁复混肥(含 N 量 25% ,含 PO量 10% ,含 KO 量 16% )17 公斤每亩;4 月 28 日施用宁复混肥 13.5 公斤每亩;5 月 18 日施用宁复混肥13 公斤每亩。
- 处理 3(调理剂 + 秸秆还田 + 配方肥):在施用与处理 2 相同配方肥料的基础上,将干重 349.67 公斤每亩的水稻秸秆在该田块进行还田,并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 75 公斤每亩。
- 处理 4(调理剂 + 绿肥 + 配方肥):在施用与处理 2 相同配方肥料的基础上,施用紫云英绿肥鲜重 684 公斤每亩,同时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 75 公斤每亩。
3. 产量结果:上造试验中,处理 1 亩产干谷 266.5 公斤,处理 2 亩产干谷 416.4 公斤,处理 3 亩产干谷 466.1 公斤,处理 4 亩产干谷
478.6 公斤。经计算,处理 2(常规施肥(配方肥) 比处理 1(长期无肥区)增产 56.2% ,处理 3(调理剂 + 秸秆还田 + 配方肥)比处理 1 增产74.9% ,处理 4(调理剂 + 绿肥 + 配方肥)比处理 1 增产 79.6% 。
(二)2023 年下造试验
1. 试验操作:2023 年 8 月 8 日,4 个处理区域同时开始办田,并于当日移植同一块秧田上秧龄为 23 天的水稻品种南晶香占。在病虫害防治方面,8 月 30 日,采用康宽、烯啶虫胺、吡蚜酮对四个处理的水稻进行卷叶虫、钻心虫、蚜虫的防治;9 月 21 日,采用虫螨腈、甲维盐、氯氟氰对四个处理的水稻进行卷叶虫、钻心虫、蚜虫的防治;10 月 11 日,采用康宽、虫螨腈、烯啶虫胺对四个处理的水稻进行卷叶虫、钻心虫、蚜虫的防治。最终于 11 月 13 日对四个处理上种植的水稻进行收获并测产。
2. 不同处理情况:
- 处理 1(长期无肥区):长期不施任何肥料,也不进行秸秆还田。
- 处理 2(常规施肥(配方肥):2023 年 8 月 8 日,施用三宁复混肥(含 N 量 25% ,含 PO量 10% ,含 KO 量 16% )17 公斤每亩;8 月 22 日施用宁复混肥 13.5 公斤每亩;9 月 4 日施用宁复混肥 13 公斤每亩。
- 处理 3(调理剂 + 秸秆还田 + 配方肥):在施用与处理 2 相同配方肥料的基础上,将干重 439.11 公斤每亩的水稻秸秆在该田块进行还田,并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 75 公斤每亩。
- 处理 4(调理剂 + 绿肥 + 配方肥):在施用与处理 2 相同配方肥料的基础上,施用紫云英绿肥鲜重 450.23 公斤每亩,同时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 75 公斤每亩。
3. 产量结果:下造试验中,处理 1 亩产干谷 278.5 公斤,处理 2 亩产干谷 345.76 公斤,处理 3 亩产干谷 352.27 公斤,处理 4 亩产干谷355 公斤。经计算,处理 2(常规施肥(配方肥) 比处理 1(长期无肥区)增产 24.2% ,处理 3(调理剂 + 秸秆还田 + 配方肥)比处理 1 增产26.5% ,处理 4(调理剂 + 绿肥 + 配方肥)比处理 1 增产 27.5% 。
三、结论
通过对 2023 年上下两造试验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粤北北江边地区,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增产作用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长期无肥区,常规施肥(配方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在此基础上添加调理剂并结合秸秆还田或绿肥的施肥模式,增产效果更为突出,其中调理剂 + 绿肥 + 配方肥的模式在上造试验中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这表明在该地区,合理运用土壤调理剂并结合有机物料还田的施肥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水稻增产,为当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