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王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初级中学 746023

前言

在“双减”政策的大力贯彻中,已驱动了教育模式的转变,而在协同育人中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均在其中占据关键的位置,但以实际情况来看,却发现在三方之间的协同育人中,还表现出了较多的薄弱之处,主要是指家校联系有所不足、以及社会资源引入不够等。在产生上述情况后,容易限制协同育人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必须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及方式,切实提升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育人成效,以期实现对学生的更好教育和培养,达成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一、明确权责边界,构建“各守其位”的协同框架

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不乏体现教育受限的状况,在权责方面上的划分并不清晰,一旦如此,在落实协同育人工作时,就容易产生权责重叠等相关的状况[1]。对此,若想实施积极的应对,就应明确三方的权责边界,确保大力建构“各守其位”的协同运作框架,如此三方之间才能够相辅相成,一同提升协同育人的成效,最终才更利于培育出优秀的学生。例如,对学校来说,可制定一份家校责任清单,在其中充分明确家校的责任范围,如学校利用平台向家长呈现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及行为表现,指引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以及家务活动等方面予以要求。而在家庭的方面上,可根据学校为其带来的家庭指导内容,实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包括培育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在社会的方面上,其的责任主要在于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如历史博物馆参观、以及天文观测等相关的资源,由学校产生牵头作用,家长根据孩子的意愿来选择是否报名参与活动,从而不但有助于保障家校社三方的“各守其位”,也利于进一步增强三方的协同育人效果,并以此来促进实现“双减”的目标。

二、搭建联动平台,畅通“多元互动”的协同渠道

在“双减”背景下,对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实施,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三方之间必须保障沟通的顺畅性,从而更利于保障彼此之间的协同育人效果。对此,有必要建构三方之间的联动平台,确保深层次畅通三方的“多元互动”的协同渠道,防范因联动单一、沟通不足而引发教育上的问题,则不利于保障对学生的协同育人成效,甚至会受到沟通不足所影响,致使教育工作停滞不前,因此,必须防范在联动、沟通的层面上存在弊端状况[2]。例如,可建构协同育人软件,由学校在软件平台中及时发布作业、以及呈现学生的学习表现等,而家长可在平台中表述自身在教育孩子时所遇到的难题,由大家来一同的解决,在社会的方面上,强调进行相关信息的发布,包括大型图书馆免费开放日的时间等。在实现上方的联动与沟通后,可一同彰显家校社三方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社会活动投入中的主动性,也能使学生在此期间得到巨大的收获,利于解除以往单一教育中的薄弱问题,使学生能以更放松、更轻松的状态来掌握知识内容,增长自身的见识等,也利于达成“双减”背景下的相关要求。

三、构建评价机制,保障“持续优化”的协同效能

在“双减”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并非为一项短暂、浅显的协同活动,并非在开展一次协同育人活动后,在后续就不再涉及了,而是强调做到“持之以恒”,确保实现不断优化及完善,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来提升协同育人的根本效能。而若想产生该种效果,建构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其强调评估及反馈三方协同育人的真实情况和获得的成果等,如此能迅速明确协同育人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后进行尽快的处理[3]。要注意的是,在落实评价的过程中,不但应重视评价在协同育人中的投入程度,也应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行为等方面上发生的一系列改变,务必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如,在学校的方面上,可为不同学生均设置相应的电子档案,其中需涉及学生课上及课下的表现等。在家庭的方面上,主要在于上传孩子家务表现等方面的照片和视频,而在社会的方面上,则主要涉及社会实践评估等,最后三方应该加以协同,一同结合学生的档案内容,综合性评估学生在多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情况,三方之间还能够一同探究更为适合的协同育人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在实施上述评价后,可持续性提升协同育人的根本效能。

总结: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家校社三方的协同育人已展现出必要性,其能在提高教育成效的同时,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推动学生得以个性化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新时期下应该建构更加科学的协同育人策略,大幅度提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之间的协同育人成效,确保在三方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 (06): 55-57.

[2]陈多仁, 谢克仁.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 (30): 47-50.

[3]吴梦丽, 孙杰.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及改进策略[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 (10): 20-25.

本文系陇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LN〔2024〕6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