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断与治疗
李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 402360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将结合2024 年最新指南和科研成果,详细介绍肺癌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帮助读者科学认识肺癌的防治。
一、流行病学
肺癌的全球疾病负担极为沉重。根据2024 年的数据,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48 万例,占所有癌症的 12.4% ;死亡病例约 180 万例,占癌症总死亡的 18.7% 。在中国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种,年新发病例超 80 万,死亡病例约 71 万,占全球肺癌死亡人数的39% 。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 2-3 倍,但近年来女性患者比例逐年上升,部分地区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速超过男性,可能与被动吸烟、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及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地域特征: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与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高、空气污染严重相关;东北、华北地区因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室内PM2.5 浓度升高,肺癌风险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10%-20% ,但早期发现(Ⅰ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可达 80% 以上,凸显早筛早诊的重要性。
二、病因解析
1. 明确危险因素
吸烟: 85% 的肺癌患者与吸烟直接相关。烟草烟雾中含69 种已知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可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DNA 损伤。吸烟者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且与吸烟量、吸烟年限呈正相关。
二手烟暴露: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肺癌风险增加 20%-30% ,儿童期暴露者风险更高。
职业暴露:石棉(肺癌风险增加5 倍)、砷(如矿工)、氡气(建筑材料释放)、镍、铬等职业接触者需高度警惕。
空气污染:PM2.5 每增加 10μg/m3 ,肺癌风险上升 9% ;长期暴露于柴油尾气、工业废气的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
2. 潜在危险因素
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遗留的瘢痕可能癌变。
遗传易感性:EGFR、ALK 等基因突变可能家族聚集;一级亲属患肺癌者,自身风险增加 2 倍。
饮食与营养:缺乏维生素A、硒等抗氧化物质可能削弱肺部防御机制。
3. 特殊人群关注
女性非吸烟患者:东亚地区不吸烟女性肺癌高发,可能与基因突变(如 EGFR)、厨房油烟(高温煎炸产生苯并芘)及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异常激活相关。
年轻患者:40 岁以下肺癌患者逐年增多,可能与遗传性基因突变、电子烟使用(含甲醛等有害气溶胶)相关。
三、肺癌的高危人群与早期筛查
1. 哪些人容易得肺癌?
根据2024 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以下人群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年龄 40-80 岁,并且至少合并一下任意1 条危险因素
(1)长期吸烟者 ( :≥20 包年,即每天 1 包烟,持续 20 年),年龄 50-80 岁 ,即使已戒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 年;
(2)长期吸入二手烟(家庭或室内工作场所,大于2 小时/天,至少10 年)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
(4)有肺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患病);(5)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如COPD、肺纤维化)。2. 如何早期筛查?(1)低剂量螺旋CT(LDCT)——金标准推荐等级:A 级(强烈推荐)优势 :能发现 <5mm 的肺结节,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提高 20%-30% 。筛查频率 :高危人群每年1 次。(2)高分辨 CT(HRCT)对于LDCT 筛查是所发现的一些病变补充。(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实性肺结节且难以接受放射性检查或青少年及需要反复性影像学检查的患
者。但是对于纯磨玻璃结节、微小压实性结节敏感性不理想。(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5)液体活检(新兴技术)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 :可提前 1-4 年预测肺癌风险(2023 年《Nature
Medicine》研究)。外泌体检测 :仍在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能成为无创筛查手段。(6)AI 辅助诊断人工智能可自动分析 CT 影像,降低假阳性率 30% (2024 年《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四、肺癌的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胸部X 光 :敏感性低,仅用于初步筛查。增强CT :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PET-CT :判断肿瘤代谢活性,检测是否有远处转移。2. 病理学检查(确诊金标准)支气管镜活检 :适用于中央型肺癌。经皮肺穿刺活检 :适用于周围型肺癌。胸腔镜/手术活检 :适用于疑难病例。3. 分子检测(指导精准治疗)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基因突变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EGFR 突变(约 50% 亚洲肺腺癌患者) :可用奥希替尼、吉非替尼等靶向药。ALK/ROS1 融合基因 :可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PD-L1 检测 :评估是否适合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五、肺癌的治疗策略总体原则: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方案。1. 早期肺癌(Ⅰ-Ⅱ期)手术切除: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是根治性手段,胸腔镜(VATS)或机器人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立体定向放疗(SBRT):适用于无法手术者,5 年生存率接近手术效果。2. 局部晚期肺癌(Ⅲ期)同步放化疗:标准方案,部分患者可获根治机会。免疫巩固治疗: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Imfinzi),显著降低复发风险。3. 晚期肺癌(Ⅳ期)
(3)职业暴露 (如接触石棉、氡气、砷、铬等);

靶向治疗:驱动基因阳性者优先选择靶向药,中位生存期可达 3 年以上。
免疫治疗:PD-1/PD-L1 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常用药物 :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纳武利尤单抗(Opdivo)。
最新进展 :免疫+化疗联合方案显著延长晚期肺癌生存期(2024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4. 前沿进展
双特异性抗体(如Amivantamab):同时靶向EGFR 和 MET,克服耐药;ADC 药物(如德曲妥珠单抗):精准递送化疗药物,高效低毒;
个体化疫苗:基于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六、肺癌的预后与生存率
早期(I 期) :5 年生存率可达 80%-90% 。
局部晚期(III 期) :综合治疗后 5 年生存率约 30%-50% 。
晚期(IV 期) :靶向/免疫治疗使部分患者生存期延长至 3-5 年。七、如何预防肺癌?
戒烟 :戒烟10 年后,肺癌风险降低 50% 。
减少空气污染暴露 :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二手烟、厨房油烟。
健康饮食 :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西兰花、蓝莓)。
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坚持每年LDCT 筛查。
八、未来展望
早筛技术 :液体活检、呼气检测等无创方法可能成为主流。
精准医疗 :基于多组学(基因组、蛋白组)的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优化 :双免疫联合、新靶点药物(如LAG-3 抑制剂)正在研发中。
结束语:
肺癌防治是一场科学与时间的赛跑。通过普及筛查、规范诊疗、推动精准医学发展,我们正逐步扭转“肺癌=绝症”的悲观认知。未来,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的突破,肺癌终将步入“可防可控”的慢病管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