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转动设备安装找正工艺改进与效率提升研究
高天龙
河北石家庄 身份证号码:211002197204010011
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与装备大型化、精密化趋势的加快,泵、压缩机、风机、离心机等各类转动设备在装置运行中的作用愈发关键,这类设备往往具有连续运行、高速转动、载荷复杂等特点,对其安装找正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设备找正的目的在于确保传动轴之间的中心线共线性,减少联轴器偏心与角偏差,从而降低机械磨损、减少振动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在传统施工中,人工表尺找正方法由于依赖经验、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存在对中精度不足、数据记录不统一、调整次数多、效率偏低等问题,尤其在多台机组成组安装或高精度运行环境中,其局限性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行业内逐步探索更加先进的找正技术与管理手段,其中激光对中技术、数字辅助系统、智能数据分析工具逐渐被引入到现场实践中。本文立足于石油化工施工现场,通过对典型找正案例分析,结合现代安装工艺改进成果,系统探讨转动设备找正工艺优化路径及其对施工效率与质量保障的提升作用,旨在为大型机电设备的高质量安装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石油化工转动设备安装找正的传统方法及问题分析
传统的找正工艺主要采用钢直尺、塞尺、百分表等工具进行轴线调整,施工人员根据经验判断设备水平度与同轴度,并进行反复调整与测量以达成设计要求。该方法虽然工具简易、成本低廉,但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到地基沉降、地脚螺栓预紧不均、操作不规范等多因素干扰,特别是设备间距较远或安装环境复杂时,找正误差易被放大,难以实现高精度对中。同时,该方法对施工人员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不同技工操作结果易出现偏差,导致质量一致性不足。此外,找正数据多依赖人工记录,缺乏可视化过程控制与数据留存,不利于施工质量追溯与后期维修分析。在复杂工况或多台机组安装中,因设备间协调找正的精度要求高、节点任务繁琐,采用传统方法往往需耗费大量工时与人力,且不易实现实时质量评估与全过程控制。因此,在高要求、紧工期的石化项目中,传统找正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施工质量与效率双重目标的需要,迫切需要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
二、激光对中技术在设备找正中的应用优势与关键环节
激光对中仪作为新型的高精度找正设备,其核心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数据可视化等特点。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捕捉反射器反馈信号,系统可快速判断轴线偏差并生成调整建议,设备对中状态可在平面图与三维图中清晰显示,大大提升了判断准确性与操作效率。在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进行基础复核,确保底座标高及预埋件位置准确无误,其次安装对中仪器传感器并与主机配对,通过旋转角度扫描捕捉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平行偏差与角度偏差,输出实时数据报告。根据调整结果,作业人员可对地脚垫片或调整螺栓进行精细调节,直至偏差值满足设备安装规范要求。整个过程不依赖人工测量经验,调整精度可控制在 0.01mm 范围内,特别适用于要求高转速、低振动的石化主机系统。此外,激光对中技术在双机组串联设备找正、斜置设备找正以及地面不平整等特殊场景中同样适用,极大拓展了施工技术边界。配合数据云端存储功能,施工质量信息可实现全过程留存与共享,便于后续检修、再找正与质量审计。实践表明,在中大型石化项目中引入激光找正技术,平均节约找正时间 40% 以上,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与项目进度控制能力。
三、标准化找正工艺流程的建立与效率提升机制
为保证找正工作可控、高效、有序进行,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找正操作流程,对测量工具选型、数据读取标准、调整方式与质量判定阈值进行规范统一。一方面,应制定施工前找正预案,明确各阶段责任人、仪器校验要求、环境控制标准及测量频次。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依据标准图纸与控制程序,逐步执行找正任务,并做好参数记录与图表标注。调整完成后,应组织专人进行第三方复验,防止调试过程中遗漏或反弹误差。为进一步提升效率,应引入模块化作业分工机制,将找正任务分解为测量、数据分析、调整、确认等多个环节,配备专业小组并并行作业,实现工序并行与资源协同。对于成套设备群组找正,可运用网络协同平台与施工模拟工具进行工前演练与风险分析,减少现场试错与返工。
四、施工信息化与智能管理手段对找正精度的协同保障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安装找正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与精度管理成为提升工程质量的新路径。一方面,借助BIM技术对设备布置、基准点定位、管线冲突分析等进行三维建模,在施工前即预判找正风险点与空间限制条件,为制定科学的找正路径与空间布置方案提供支撑。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管理平台对激光找正数据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可视化展现。系统可自动分析每一台设备的找正精度曲线、调整记录与校验次数,并与进度计划联动,预警工期偏离或质量异常风险。此外,智能工地终端可将找正任务分发至作业人员手持设备,实时反馈任务完成情况与操作建议,形成数字化的质量记录与责任追踪机制。
五、找正工艺优化对设备运行稳定性与运维成本的影响分析
设备找正精度不仅影响安装阶段的工艺质量,更直接决定设备投产后的运行效率与维护成本。实践表明,同一型号转动设备,在采用传统手段找正与激光找正两种方式安装后,其联轴器磨损速度、轴承温升水平、振动频率及电耗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精度高的找正可降低动载荷与疲劳强度,延长轴承寿命,减少因同轴偏差引发的联轴器疲劳断裂与频繁检修,进而降低运行维护周期成本。在某大型炼油装置中,通过对压缩机激光找正后设备平均运行时间延长约 15% ,故障率降低 40% ,同时因找正精度提升减少了油耗与能耗支出。
结论:
石油化工转动设备安装找正作为关键工艺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找正工艺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激光对中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找正手段,并结合标准化施工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智能化质量追溯机制,构建起科学高效的找正优化体系。实践证明,优化后的找正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装精度,更显著降低了后期运维成本与系统故障率。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标准体系,以推动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向着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油化工科技期刊题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06):67-88.
[2] 赵俊平.油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
[3] 刘海波.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甲乙酮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