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李改珍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学区 719400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由基础积累向综合运用转型。在这一阶段,教材更加强调文本深入解析、语言实践以及文化内涵的融入。因此,本文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的特色,探讨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意义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字和阅读技巧,但在语言精确运用、思维深度发掘、文化自觉体验和审美独立感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指导。五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结构,既保证了语文知识的逐步深入,如从记叙文向说明文、散文的过渡,从模仿写作到独立创作的进阶;同时也注重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比如选入的《圆明园的毁灭》《少年中国说》等作品,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与成长的真谛,与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紧密相连。
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三大意义: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实现从“能表达”到“善于表达”的跨越,增强语言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推动思维能力的深化,五年级的文本对逻辑思维和情感体验的要求更高,例如《慈母情深》中多角度解读母亲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共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审美创新,教材融合了传统文化篇目(如《古人谈读书》)和现代文学作品(如《桂花雨》),引领学生领略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力。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优化课堂教学,是贯彻教材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锚定核心素养,实现“四维融合”
教师应依托教材,把四大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构建“语言 + 思维 + 审美 + 文化”的四元教学目标框架,以实现目标设定的精确性和全面性。比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关键词汇,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圆明园被毁的大致过程。在思维能力方面要引导学生比较“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惨状”,分析文章采用的写作技巧,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逻辑分析能力。而在文化自信方面要结合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明园意义,探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感。审美创造方面则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构思圆明园的建筑美学,尝试通过文字或绘画表达“理想中的圆明园”,以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采用这种目标设计,可以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与文本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目标设定过于单一,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导向。
(二)重构教学内容:深挖教材内涵,实现“三层解读”
为了适应教材文本的独特性质,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深入进行文本的“基本信息—内在逻辑—深层次含义”的三级探索,以此发掘文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多重价值。教师要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基本知识元素,诸如生僻字词、文章概要、核心故事线,以保障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指导学生剖析文本的语言风格、篇章结构和创作技巧,例如在讲解《松鼠》一文时,比较“‘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与‘松鼠有一条尾巴’的表达差异”,理解生动说明的作用;教学《慈母情深》时,分析“母亲龟裂的手指、疲惫的眼神”等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揭示文本深藏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比如在解读《少年中国说》时,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理解“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寓意,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讲述《桂花雨》时,引导学生感悟“桂花”所蕴含的乡愁和亲情,领略文本的人文魅力。通过这三级探索,教学内容将更加深邃且宽广,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撑。
(三)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丰富“实践路径”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核心素养,教师应采纳“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具有互动和实践特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或角色扮演等方法构建文本情境,例如在教授《牛郎织女》时,播放相关动画片段,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通过角色互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锻炼口语交际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定项目任务,例如在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可安排“汉字变迁探究”项目,指导学生分组搜集“日、月、水、火”等汉字的变迁资料,并制作展示板或演示文稿,通过展示交流体验汉字文化的魅力,增强团队协作和文化敏感度。除此之外,针对文本中的讨论点组织思辨性对话,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探讨“父母的两种评价方式,哪一种对成长更为关键”,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验表达看法,培养批判思维和沟通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特别是小学五年级,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转折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塑造。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在语言应用中增强实力、在思维交流中激发智慧、在文化涵养中建立自信、在审美体验中点燃创造力,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还需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与教材的深度整合策略,持续优化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场所。
参考文献
[1]伏广峰,宋伟敏.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5,(15):168-170.
[2]张海龙.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5,(0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