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田静
四川省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
引言:核心素养被认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它与教育革新的方向相契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音乐教育需要摒弃陈旧的“填鸭式”和“一言堂”式的教育方法,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并积极实施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任务,以全面提升整体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里,音乐经常被当作辅助性的内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职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更加偏重于职业技能培训,音乐教学更是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的教学热情低下,导致学生也认为音乐学习并不重要。所以教育理念是决定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若教师对音乐缺乏积极正面的教育观念,音乐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内容过时
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主要按照课本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却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偏好。教材里的音乐素材大多过时,并没有跟上当下的流行趋势。鉴于音乐教科书内容与学生个人兴趣不一致,教师需要发挥桥梁的作用,对教学材料进行适时的优化和调整,既要能兼顾教学目标,又要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否则,学生会因为音乐教育的形式化而渐渐失去兴趣,从而直接影响音乐教育成效。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学资料经常是受限的。因此,很多音乐教师选择的授课方式相对单一,大多依靠个人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教学,没有花精力研究并采用创新的教育策略。所以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完全是应付式学习。
二、核心素养对中职音乐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新课标阐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方面符合学生从基本概念到深入理解的认知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怎样准备教学资源以及开展课程活动。在这个视角下,教师可以将课本与其他的素材从感知、审美以及创作音乐的不同层面融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呈现给学生,重新编排教学顺序。为了帮助学生有序地欣赏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教师会为学生讲解深入的音乐理论,并深入研究如钢琴、等乐器的表演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美声和民族声乐的唱法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和实际应用,融合教与学,以提升中职音乐教学实效性。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感知、鉴赏、评价、表达音乐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传统教学方法如文字讲解、口头解释等方式已经不再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变得至关重要。比如,当教学内容涉及抽象的音乐理论时,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微课的内容,在进行音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连续的音乐片段,引述相关的实例或组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并与这些作品产生共鸣。所以,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要求,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一)营造鉴赏氛围,增强艺术感知意识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音乐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协助其直接从感觉层面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知能力[1]。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如利用图像播放、音频和视频技术,或者创造模拟现实的环境来优化教学体验。例如,以《同一首歌》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传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视觉享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1990 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录像,从而呈现亚洲国家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场景,并同步播放歌曲,以引导学生聆听诸如“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歌词,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听觉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拉手发“lu”声来感受歌曲,这种身体与旋律结合的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触觉感受。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在感官层次上让学生得到了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审美判断素养
教学方式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成功地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的方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特定目标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策略,以提升学习成果[2]。为了进行审美评价,需要结合乐理、演奏及唱歌的专业技能,从多个视角来评估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选择最适合的授课策略。就乐理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对音阶、调式和音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地阐述,从而辅助学生更加科学地评估音乐作品的质量。例如,当进行《黔中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歌曲的“琵琶咏”“木叶舞”以及“黔水唱”三大主题,深入地阐述其与乐理有关的原理,使学生在欣赏曲目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此外,移情教学方法也被视为一项高效的教学手法。通过情感投入,引导学生深度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意象和情感表达,进一步促成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形成情感的深度互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丰富的体验,还能在情感层面和音乐作品建立连接,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素养。
(三)设置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音乐的多种呈现方式。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应该明确设置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来进行奖励,引导学生大胆运用已经掌握的乐理知识和艺术技巧进行创作[3]。比如,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即兴创意或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音乐。任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布置即兴演奏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多样化的即兴演奏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及其表达需求进行音乐创作,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幻想曲》的教学中,教师能够设置这样一个创作任务,即让学生利用原曲独特的调式对弦进行重新编排,探索各种定弦技法来表演这首歌曲,旨在寻找多种表演方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音乐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审美判断以及创新表达等多种素养。为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唯有深刻理解课程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并根据其具体内容来设计合适的教育策略,才能将培养核心素养与音乐课堂的教学完美融合,最终提高中职音乐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范枫.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24(8):81-84.
[2] 姜忠玉.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2(33):63-65.
[3] 贾波. 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南北桥,2021(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