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马秀花
甘肃省广河县庄禾集小学 731300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推力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帮助教师管理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好知识的原始内驱力。就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来说,教学主要集中在识字、练字、阅读上。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课堂缺少新意,教学活动单一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被消磨掉。若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显然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就能被激发出来,进而创设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通过图画、音视频等形式将课本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而这恰恰是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所在。通过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唤起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二)破解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作为当代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助于整合语文课本与语文课堂上的相关内容,为学生直观呈现出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与探索,开阔思维,逐步解决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学中的一些知识重点、疑点被轻松化解掉,让学生能很快消化吸收这些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教学路径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提升语文知识的呈现效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契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翔实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成为富有情境感的教学场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观潮》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关于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场面变化,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不同阶段的声音。在声音的配合下,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直观感受海浪拍击河岸时的声音,从而提高思维活跃度。教师结合课文中精彩的描写语句,例如,只见那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针对这些辉煌壮丽的景象,教师可以配合视频投影技术将其投射在教室墙上。这种视听结合的感官联动,能够让学生透过文字,更生动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景象,这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带领学生沉浸式开展课文研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微课教学,助力学生的自主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完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为生本课堂的建设提供支持,借助微课视频资源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高质量自学。
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微课视频的立体化呈现,让学生能够准确复述故事,并且深刻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教师在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和掌握文章知识点后,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制作具体的学习任务。包括在课文中小女孩共点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火柴的出现伴随着哪些幻想、这些内容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以微课视频和具体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主动的思考探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微课视频开展课程教学,还能便利师生、生生互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制作小组答题的竞赛模块。各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小组可得一分,回答错误不得分,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得分数量,为学生兑换相应的奖励。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或者带领学生再次观看微课视频中的动画内容,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读后感。这种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应用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语文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优势。例如,在讲解神话故事类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资料搜集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互联网平台搜索其他相关的神话故事,并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下一节课上分享。在拓宽学生知识眼界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合和复述能力,还能在资料搜集中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结语
对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发现整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整合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如信息技术的滥用、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整合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旨在促进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制作和浪费。此外,还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整合方式,科学使用课件设计策略,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5.
[2]李春梅,王芳.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14):251-253.
[3]赵红梅.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120-122.
[4]刘晓燕,郭艳.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