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者

杨晓章

德惠市米沙子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 220124197410196827

一、引言

档案管理作为现代社会各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承载着大量信息和历史记录的保存任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然而,尽管新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与问题。档案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仍是困扰各类单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流程不规范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管理流程不规范。一些单位未能建立起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流程,档案从产生到归档、存储、检索的各个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使得档案的整理、存储和查询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损毁等问题。例如,在一些单位,档案的归档过程可能存在随意性,未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档,导致查找时出现困难。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可能没有定期进行归档检查和清理工作,造成档案积压,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标准。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统一的档案格式和清晰的管理流程,确保档案的高效、安全管理。

2.2 档案安全性难以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档案成为许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然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黑客攻击、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意外情况都可能导致电子档案的泄露、篡改或丢失。这不仅威胁到单位的信息安全,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中,虽然纸质档案可能存在损毁和丢失的风险,但通过严格的物理保护措施(如锁柜、保密室等),安全性相对较高。而电子档案由于便捷性和易于复制的特点,反而给管理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为提高档案安全性,单位需要加强档案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电子档案,除了要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外,还应定期备份数据,确保重要信息不会丢失。同时,可以利用加密技术、权限管理和访问审计等手段,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2.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包括对档案管理相关法规、技术和管理工具的熟悉程度。然而,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和持续学习的机会,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处理电子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部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滞后,无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未经过专门的培训,直接担任档案管理工作。这使得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难以实施,也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改善这一状况,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专业技能提升和技术培训。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问题

3.1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完善

虽然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中,但许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技术应用不完善的问题。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较为简单,无法支持大规模的档案数据处理和高效查询。例如,档案数据的录入、存储、检索等功能可能存在冗余、滞后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的高效管理。此外,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存在兼容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系统频繁出现故障,影响档案管理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单位应当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系统升级和维护,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管理。

3.2 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难

随着各类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建设,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也逐渐显现。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机制。这使得档案数据无法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信息孤岛的产生。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困难不仅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还可能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和冗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共享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这样既能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也能促进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3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足

尽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一些单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地方性政府机构,仍未全面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原因之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管理者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未能普及。在信息化建设滞后的情况下,纸质档案的管理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信息化水平低还可能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不到位,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管理需求。为了推动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单位应当加大投入,尤其是在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方面,确保全员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并逐步替代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

四、档案管理改进措施

4.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解决档案管理问题的基础。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流程、标准和责任。例如,应制定档案分类、存储、检索和销毁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确保档案的有序管理。此外,单位还应定期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进展进行调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

4.2 强化档案安全保障措施

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单位应加强档案的物理和电子安全防护。对于纸质档案,应当配备防火、防水、防盗等防护设施;而对于电子档案,应利用加密技术、权限管理、备份和灾难恢复等措施,确保档案数据不受损失或篡改。同时,应定期对档案安全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4.3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受到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单位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提升活动,帮助其掌握最新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技术。此外,单位应根据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信息化技术、档案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深入分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单位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在各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石丽静.信息化视阈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讨[J].兰台内外,2023,(29):7-9.

[2]徐松,李俊年,吴士勇,等.信息化视野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台内外,2023,(03):22-24.

[3]娄文静,苏小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共性问题及改进措施[J].城建档案,2021,(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