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作者

周雪松

身份证:422422198101280811

引言:电力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合理的项目管理与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够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

1.1 管理模式特点

在我国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从组织架构来看,往往呈现出层级分明的体系。业主方处于核心决策地位,对工程的整体规划、质量要求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设计单位负责根据工程需求进行详细的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线路布局、变电站设计等,其设计成果直接影响工程的后续建设。施工企业则负责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如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而监理单位则对工程的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各单位分工明确,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但也存在着沟通协调成本较高的问题。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流程涵盖多个关键环节。项目前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电力需求的预测、选址的合理性分析等。例如,在大型城市的电力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确保新的电力设施能够满足未来城市的用电需求并且不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

2.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因素

技术风险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是一个关键的风险因素。电力工程涉及到复杂的技术体系,如高压输电技术、变电站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等。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技术要求非常高,例如导线的张力放线技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导线磨损、断裂等问题,从而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变电站设备的安装调试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参数设置等都需要精确把握。而且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可能会出现设备连接错误、通信故障等问题。此外,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方案变更也可能引发风险,变更后的技术方案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施工流程、设备选型等,这就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2 安全风险因素

安全风险是电力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触电风险,由于施工现场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施工人员一旦操作失误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触电。高处坠落风险也较为常见,在进行输电塔架的建设或者变电站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在高处作业,如果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没有正确使用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就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另外,电力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火灾爆炸风险,例如在变电站内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时,如果使用明火不当或者电气设备发生短路引发火花,可能点燃周围的易燃物,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而且电力工程施工环境也会影响安全风险,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大风、暴雨等,施工难度增加,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

2.3 进度风险因素

进度风险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往往受到资源供应的影响,例如设备和材料的供应不及时,就会导致施工停滞。在一些大型电力工程中,所需的特殊设备可能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进口流程出现问题,如海关报关延迟、运输途中出现意外等,就会影响设备的按时到达,进而延误工程进度。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也是影响进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施工过程中出现频繁的返工现象,必然会导致进度滞后。此外,工程变更也会对进度产生影响,例如业主方提出设计变更,施工企业需要重新调整施工计划,这就可能导致原有的进度安排被打乱。还有外部环境因素,如政府政策的调整、当地居民的干扰等,都可能给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带来风险。

3.电力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对策

3.1 技术风险应对策略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例如,对于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张力放线技术,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让施工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技术方案的制定上,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优化,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监督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操作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技术偏差。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要进行试点应用,在小范围内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另外,在技术设备的选用上,要选择质量可靠、技术成熟的设备,并且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3.2 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防控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出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因素,如触电、高处坠落、火灾爆炸等,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例如,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演练,让施工人员熟悉各种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在安全设备的配备上,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设备齐全且有效,如为高处作业人员配备质量合格的安全带、安全网,在电气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在危险作业区域,如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安装区域,要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监管,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安全规范。

3.3 进度风险管理办法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有效的进度风险管理办法至关重要。从资源管理角度来看,要建立稳定的设备和材料供应渠道,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供应合同,确保设备和材料按时、按质、按量供应。对于进口设备,要提前做好进口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办理各种手续、了解运输情况等,以减少因设备供应问题导致的进度延误。在人员管理方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招聘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和加强在职培训等方式来实现。针对工程变更问题,要建立规范的工程变更管理流程,当业主方提出工程变更时,要及时评估变更对进度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调整计划。同时,要加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沟通,积极应对政府政策的调整,如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并调整施工策略。对于当地居民的干扰问题,要通过合理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如向居民解释工程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等,以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结束语:通过对电力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研究,明确了管理现状、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合理运用控制对策,可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风险,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1]林海涛.浅谈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3(7):239240,243.

[2]刘洋.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1(1):5455,58.

[3]黄昌礼.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成本控制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0,27(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