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的探讨与实践
王元鸿
身份证号:370983199412283735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等。在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电力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成为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力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
电力工程规模宏大,变电站、输电线路塔基等设施建设需大量土地。施工时,土地平整与开挖会彻底改变土壤原有结构,破坏植被覆盖层。这使得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急剧下降,土地沙化风险陡增。在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施工遭受重创,植被难以恢复,土地逐渐失去生态功能。同时,土地的农业生产能力也大幅降低,周边农民的生计受到影响,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2.2 水土流失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开展电力工程施工,开挖、填筑作业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的破坏极为严重。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大幅减弱,一旦遭遇降雨,雨水冲刷便会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随雨水流入河道,不仅会造成河道淤积,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还可能堵塞水利设施,影响其正常运行,威胁周边地区的灌溉、供水等安全。
2.3 噪声污染
电力工程施工中,挖掘机、打桩机、起重机等机械设备运转时会产生高强度噪声。这些噪声无规律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干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噪声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对于上班族,可能干扰工作思路,影响工作质量。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还可能出现听力损伤、神经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2.4 粉尘污染
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材料运输与堆放、混凝土搅拌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使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施工人员长期吸入粉尘易患尘肺病等职业病。同时,粉尘还会附着在周边植被表面,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阻碍其正常生长;对建筑物造成污染,降低其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3.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的实践
3.1 施工前的环保规划与设计
电力工程施工前期,全面且精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关键基石。依据评价结果,精心制定详细且具针对性的环保规划与设计方案。在场地布局规划上,秉持集约用地原则,科学规划各功能区域,最大程度减少土地占用。对线路路径反复比选优化,绕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带。此外,结合当地地质、气候条件,制定完备的水土保持方案,同步规划拦挡、排水等工程措施与植树种草等植物措施,从源头预防并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3.2 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
土地保护方面,严格划定施工边界,将施工对周边土地的扰动降至最低。项目结束后迅速开展土地复垦与绿化,像某变电站项目,平整场地后种植本土树木草皮,让生态功能快速恢复。水土保持上,依方案采取拦挡、排水、沉沙等工程手段,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时设置挡土墙与排水沟,同时及时种草植灌,增强土壤稳定性。噪声控制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定期维护,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作业,还在城市周边施工设置隔音屏障,降低噪声干扰。粉尘防治上,硬化现场道路、定期洒水,对水泥等材料覆盖或封闭存放,在搅拌站安装除尘设备,确保粉尘达标排放。
3.3 施工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建筑垃圾、包装材料、废旧设备等。对这些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如金属、木材、塑料等,应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例如,在某电力工程施工中,对废旧钢材进行了回收加工,重新用于工程建设,既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3.4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时,要秉持最小干扰原则,谨慎作业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全力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一旦生态系统因施工受损,施工结束后需立即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可依据当地生态特点,采取植树造林、种草以及湿地恢复等针对性措施。像某水电站配套输电线路施工后,对沿线受损植被积极修复,大量栽种本地树种。这些本土树种适应性强,能快速扎根生长,不仅恢复了植被覆盖,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稳定。
4.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实施效果评估
4.1 环境指标监测与评估
电力工程施工全程,需对周边环境指标展开定期监测,涵盖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水平等关键要素。施工前,先测定环境本底值作为基准。施工过程中及结束后,持续监测并与本底值对比。若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浓度,水质中的污染物含量,噪声分贝数等均符合相关环保标准,表明环保措施切实有效,成功降低了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反之,若指标超标,要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分析原因,可能是某类环保设备故障、施工工艺不合理或管理存在漏洞等。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调整环保措施,如维修或更换设备、优化施工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等,确保后续施工能达标排放,保护好周边环境。
4.2 社会效益评估
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意义不仅在于环境保护,更有着显著社会效益。通过与周边居民、社区密切沟通,了解他们对施工环保工作的看法与满意度。良好的环保措施可大幅减少施工噪声、粉尘等对居民生活的干扰,降低居民投诉率。当居民看到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生活未受较大影响时,会对电力工程建设产生更高认可度和支持度。这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减少施工阻碍,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实现电力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5.总结与展望
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的探讨与实践对于实现电力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施工前进行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与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环保管理,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以及施工后对环保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能够有效减少电力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未来,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环保措施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环保科研投入,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环保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环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环保的良好氛围,推动电力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晓众. 电 力工程施 工管理 中存 在的问题及 应对办 法 [J]. 新潮电子,2025(9):127-129
[2]余文强,付小伟.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21,37(3):45-49
[3] 吕波. 电力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6):132-136
[4] 郑文文. 电力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技术与节能减排策略[J]. 新潮电子,2025(8):76-78
[5]赵辉.电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21(8):33-35